21世紀以後,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仿生機器人的出現彌補了勞動力不足的缺陷。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以下是仿生機器人市場現狀。
仿生機器人發展現狀
仿生機器人是仿生學與機器人領域應用需求的結合產物。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發展「仿人機器人」將彌補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解決老齡化社會的家庭服務和醫療等社會問題,並能開闢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仿生機器人按照其工作環境可分為陸面仿生機器人、空中仿生機器人和水下仿生機器人三種。此外,還有一些研究機構研究出水陸兩棲機器人、水空兩棲機器人等具有綜合用途的仿生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同時具有生物和機器人的特點,已經逐漸在反恐防爆、探索太空、搶險救災等不適合由人來承擔任務的環境中凸顯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仿生機器人市場現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NSFC」)非常重視對仿生機器人項目的培育、優選和資助工作。目前,該領域的項目申請主要集中在機械工程學科(E05代碼)的E0501(機構學與機器人)和E0507(機械仿生學)2個方向。據統計,截止目前,NSFC在E05方向共資助面上項目137項,資助經費7460萬元;資助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資助經費160萬元;資助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1項,資助經費1876.4萬元;資助重大項目1項,資助經費1500萬元;資助重點項目8項,資助經費1590萬元;資助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項,資助經費150萬元。特別是近年來,資助力度有較大增長。
目前,隨著生物結構和功能逐漸被認知和掌握,仿生機器人技術已逐漸應用於軍事、生產生活、康復醫療等諸多領域。仿生機器人研究的前提是對生物本質的深刻認識以及對現有科學技術的充分掌握,研究涉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實現結構仿生、材料仿生、功能仿生、控制仿生和群體仿生的統一,以達到與生物更加近似的性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最終實現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仿生機器人系統,從而實現廣闊的應用。
仿生機器人的應用
仿人機器人如Nao、Pepper,四足機器人如索尼機器狗Aibo等已進入教育、娛樂、陪伴、導遊導覽等領域,如通過人臉識別識別不同說話人、人機對話為人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產品介紹、利用機器人進行科學研究、通過舞蹈表演、機器人比賽用於展示和教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發團隊開發的仿生機器魚系統在大學和科研機構用於仿魚運動機理、控制與協作的研究,在國內多個科技館用於科普教育。同時,該研發團隊通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進行了小型教育娛樂仿生機器魚的產業化,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遙控機器魚實現靈活的水上運動。
在我國,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都研製開發了雙足步行機器人。北京理工大學研製的仿人機器人,能夠實現太極拳表演、刀術表演、騰空行走等複雜運動,同時也開發了高仿真人形機器人。在仿人機器人桌球對打、人機器人桌球對打研究中,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浙江大學等單位開發了桌球的高速識別與軌跡預測、擊球策略與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多回合桌球對打。
綜上所述,仿生機器人涉及機構仿生、感知仿生、控制仿生、智能仿生等關鍵技術。基於這些關鍵技術可形成多種類型的仿生機器人系統,如仿生機器人、仿動物機器人、靈巧手、仿生眼等。通過研發工作,最終希望仿生機器人可在環境中自由運動並能夠使用各類工具,在危險環境下代替人進行工作,或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提供服務。以上是仿生機器人市場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