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與 2015 年相比成長 2.4%,全球半導體營收則提升 1.1%。晶圓製造材料市場為 247 億美元,封裝材料市場為 196 億美元。那麼光電子材料市場規模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光電子材料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得知2016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與 2015 年相比成長 2.4%,全球半導體營收則提升 1.1%。晶圓製造材料市場為 247 億美元,封裝材料市場為 196 億美元。相較 2015 年晶圓製造材料市場的 240 億美元及封裝材料市場的 193 億美元,分別成長 3 .1% 及 1.4%。
OLED材料主要包括兩部分:發光材料和基礎材料,兩者占OLED螢幕物料成本的30%左右。OLED發光材料主要包括紅光主體/客體材料、綠光主體/客體材料、藍光主體/客體材料等。OLED通用材料,主要包括電子傳輸層ETL、電子注入層EIL、空穴注入層HIL、空穴傳輸層HTL、空穴阻擋層HBL、電子阻擋層EBL等,隨著器件結構的優化,材料的種類在不斷變多。其中有機發光層材料和傳輸層材料為OLED的關鍵材料。
2017年全球OLED發光材料市場規模為4.04億美元,通用材料為4.52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分別增長至5.6億美元和6.98億美元。當前韓國三星和LG 研發技術較為成熟。三星主要採用「LTPS TFT 基板+RGB OLED」(FMM RGB OLED)的技術路線,已經在中小尺寸OLED 面板上取得很大成功,是全球中小尺寸AM-OLED 面板的主要供應商,國內OLED廠商大多也採用該技術。LG Display 則採用「Oxide(氧化物)基板+ 白光
OLED」(WOLED)的技術路線,在大尺寸OLED 面板的良率上實現突破,成本逐年下降,於2013 年開始推廣大尺寸OLED 電視,目前多家TV廠商已採用。
由於手機品牌廠商在高端機型上積極採用AMOLED顯示屏,加上智慧型手機出貨規模大,因此FMM RGB技術面板對OLED材料的消耗遠高於WOLED面板。
2017年,FMM RGB OLED材料市場規模為7.18億美元,為WOLED的5.7倍。隨著OLED電視的出貨逐漸放量及大尺寸面板對OLED材料消耗的增加,這一比重在2020年將有望縮小至3.2倍。
OLED發光材料層的形成需要經過三大環節,首先是將化工原材料有機合成中間體或單體粗品;然後再合升華成OLED單體,再進一步合成升華前材料或升華材料,再由面板生產企業蒸鍍到基板上,形成OLED有機發光材料層。
從OLED材料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主要供應OLED材料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而升華材料的核心是專利,具有較高的壁壘,主要由韓日德美企業壟斷。
通過對光電子材料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得知中國台灣地區為眾多晶圓製造與先進封裝基地,以 97.9 億美元市場規模,連續第 7 年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買主。韓國與日本仍維持第二及第三名,中國大陸地區排名則提升至全球第四。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地區與日本為成長最快的市場。歐洲、其他地區與韓國的材料市場僅微幅成長,北美則呈現萎縮狀態(其他地區指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東南亞其他地區以及規模較小的全球性市場)。以上便是筆者對光電子材料市場規模的詳細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