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成本持續優化、配套產業日漸成熟下,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漸入佳境。2018年上海電氣、遠景能源、華銳風電、金風科技4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量占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88%,以下是海上風電行業競爭分析。
海上風電行業一直保持著世界增長最快的能源地位。海上風電行業分析指出,在2001年至2016年間,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2.99%,累計總裝機容量從23900MW增至432883MW。而2017年全球風電市場新增裝機容量54.6GW,同比下滑14%。截止2018年底,全球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86.7GW。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海上風電取得突破進展。2016年全國風電裝機出現搶裝,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0.75GW。隨後又由於「三北」棄風地區項目停建、海上風電未實現規模化等因素影響,2017、2018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23.37 GW,同比下降24.0%;2018年新增裝機19.66 GW,同比下降15.9%。
海上風電行業競爭分析指出,我國海上風能資源目前主要處於東部沿海地區,以福建、浙江、山東、江蘇和廣東五個省份為主。東部沿海省市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用電領先並處於電負荷中心,為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同時,這些省市電力供應緊張,用電增長速度較快,隨著火電裝機量的進一步走弱,用電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海上風電可以作為目前常規使用能源的有效補充。
2017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4台,容量達到59萬千瓦,共有4家製造企業有新增吊裝;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取得突破進展,新增裝機共319台,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16萬千瓦,共有8家製造企業有新增裝機。
截至2017年底,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0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以上的機組製造商有上海電氣、遠景能源、華銳風電、金風科技,這4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占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90.1%,上海電氣以58.3%的占比拔得海上風電機組供應量頭籌。
截至2018年底,海上風電機組整機製造企業共11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以上有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華銳風電,這4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量占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88%,上海電氣以55%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具體從海上風電行業競爭分析來看,金風科技以超過5吉瓦的新增吊裝容量衛冕第一;遠景能源當年發力位列第二名,實現了超過3吉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吊裝項目遍布20個省份,其中在11個省份的新增吊裝容量均超過了100兆瓦,也是在去年整體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為數不多的、新增裝機出現增長的整機商。
近日,國家能源局出台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趨勢是穩中求進。在未來幾年,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不斷進步,海上風電開發成本會進一步降低,我國海上風電可能會取得更快的發展。
海上風電是是推動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我國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對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累計裝機到300至400萬千瓦時,可實現從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的切換。預計我國在2019至2020年可實現這一目標,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將快速下降。以上便是海上風電行業競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