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16GW,同比增長97%,新增裝機319台,預計今年將繼續維持高速增長,以下是海上風電市場分析。
在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全球海上風電市場規模在迅速擴張。根據海上風電行業分析數據,2011-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在持續上升。2017年全球9大海上風電市場裝機容量歷史性地增長了4334MW,相比於2016年增長了95%。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8814MW,較2016年(14384MW)增長30%。
其中,英國保持了其市場領先優勢,2017年累計裝機容量6836MW,占全球裝機容量的36.3%;其次是德國,以5355MW累計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二,占比28.42%;中國海上風電2017年新增裝機1164MW,累計裝機達2788MW,位列世界第三。其他國家例如丹麥、荷蘭、瑞典等地,其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均有所擴張,產業進一步發展。
海上風電市場分析指出,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突破1GW。2017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16GW,同比增長97%,新增裝機319台,維持高速增長。2014年以來,國內海上風電市場逐漸啟動,新增裝機增速高速增長,從2013年的0.06GW低值,到2017年的1.16GW,4年複合增速達到110%。
2018年,我國海上風機新增容量分布在18個海上風電場。其中,江蘇新增海上風電場9個,總計裝機容量968MW,是我國海上風電的重點開發省份,福建省以65MW新增容量位居第二,其餘項目分布與廣東、浙江和河北省。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沒有明顯區別,自下而上分為風電場運營、風電整機製造、風機零部件製造三個環節。
從零部件價值量的角度來看,葉片價值量極大,其成本約占風機總成本的22.2%,2018-2020年對應的市場空間約為130億元。
海上風電場則主要由一定規模的風電基礎和輸電系統構成,風電基礎包括風電機組如葉片、風機、塔身和機組安裝等部分,輸電系統則由交流集電線路,海上升壓站和無功補償設備,海底電纜,陸上變電站和無功補償設備組成,已建成海上風電場大部分採用高壓交流輸電系統(HVAC)。運營維護由風電整機廠商和運營商共同負責。
結合「十三五」海上風電發展目標,海上風電市場分析預計,截至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15.78GW(吊裝量)。按照預計,未來3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複合增長率超過75%。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已經進入了規模化、商業化發展階段。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根據全國普查成果,我國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億千瓦。根據各省海上風電規劃,全國海上風電規劃總量超過8000萬千瓦,重點布局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行業開發前景廣闊。以上便是海上風電市場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