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5.5億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達41.3%左右,龐大的健身人口為健身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下面進行健身器材行業投資分析。
健身器材行業分析表示,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平均每百戶中僅有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尚不足5%。我國健身器材年銷售收入不斷增長,2014年收入規模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健身器材收入2011年的265.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87.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6.5%。
我國生產的健身器材主要銷往國外,國內的健身器材消費市場規模仍然較小,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增長以及居民健身意識的不斷提升,將為我國健身器材消費市場的未來增長提供充足的消費。2017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場達到108億美元左右,中國製造占比約為53%。
通過對健身器材行業投資分析,我國健身器材資產總額不斷增長,2012年我國健身器材資產總額為159.45億元。受健身市場競爭加劇影響,2013年健身器材企業資產規模增長放緩,到2014年增速回升,達到了15.07%。並且此後兩年延續了穩定增長態勢。截止到2016年我國健身器材資產總額增長至256.5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62%,增長十分迅速。
2017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約為388億元,2011-2017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5%。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健身器材行業迎來了市場化發展的歷史機遇。預計到2018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將突破400億元,並且預測到了2022年我國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將進一步超過500億元。
通過對健身器材行業投資分析,受經濟波動影響,部分產品單一、市場覆蓋面較窄的國際健身器材廠家發生了虧損甚至破產,行業內的兼併重組時有發生。國際健身器材廠家一般會在國內選擇固定的個別幾家貼牌加工廠商,因此國際健身器材廠家之間的整合也會對國內企業的貼牌加工業務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在競爭激烈的國外代工業務與前景廣闊的國內市場之間,預計更多的國內健身器材製造廠家將從純粹的生產製造走向品牌化經營之路,這也是國內健身器材製造廠家在產業價值鏈中追求更高附加值的必然選擇。46號文及各地政策均明確提出將「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以上便是健身器材行業投資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