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是分析基因的類型和缺陷及其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全球市場上約有2000多台二代測序儀,主要來自華大基因、貝瑞基因、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等企業,以下是基因檢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全球範圍內,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法國的「基因組醫療2025」、英國的「10萬人基因組計劃」、韓國的「萬人基因組計劃」、澳大利亞的「零兒童癌症計劃」等已經獲得重大推進。基因檢測行業分析指出,基因測序產業在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節約醫療資源成本的同時也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已經成為當前帶動生物醫藥總產值增長的重要引擎。
全球共有基因測序設備不足8000台,分布在60多個國家中,其中Illumina公司的HiSeq 2000、Genome Analyser 2x、MiSeq和NextSeq等測序平台占比為83.9%;Thermo Fisher公司的SOLiD、Ion Torrent和Ion Proton等測序平台占比為9.9%;Roche公司的454平台占比為5.3%。Illumina和Thermo Fisher設備占比超過90%,上游基因測序設備製造已形成壟斷。中游應用企業必須購買儀器運行所需的耗材和試劑,基本上不具有議價能力。
基因檢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基因檢測行業可分為三大細分領域,即科研級基因檢測、臨床級基因檢測、消費級基因檢測。在我國259家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中,有118家公司提供科研級基因檢測服務,126家公司提供臨床級基因檢測服務,113家公司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其中,有許多公司業務範圍有交叉,可能出現臨床級+消費級、臨床級+科研級、科研級+消費級等多種業務組合。
科研級基因檢測受制於市場規模,能容納公司有限。因此相比較臨床級基因檢測和消費級基因檢測,專門布局該領域的公司較少,大多數公司通常選擇臨床與科研並行。而且基於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級基因檢測市場趨於飽和,呈分散化發展趨勢。
臨床級基因檢測是基因檢測應用中,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賽道,也是當前基因檢測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領域。在整個臨床級基因檢測市場中,目前主要是華大基因、貝瑞基因、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等。
截止2019年,二代檢測基因檢測技術對腫瘤治療領域滲透率可以達到25-70%的範圍。基因檢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在腫瘤治療領域就會有超過20億美元市場。
進入2020年,我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名列前茅;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併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與此同時分子診斷公司熱度持續,占據大量行業資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公布了《關於第二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的復函》,又有多個省市的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獲批。試點資質曾經是一眾基因檢測機構的生死牌。一關一開之間,不少未獲得試點的企業只能關門歇業或者是轉型。獲得試點資質的企業則逐步走上快車道。
目前,我國應用較廣的基因檢測技術大致包括基因測序、以核酸擴增為基礎的PCR技術、以螢光雜交檢測為基礎的FISH技術;這三類技術溝通構成了基因檢測基礎,大部分基因檢測項目都有賴於這三項基礎技術開展。此外基因晶片技術也得到較廣泛的應用。科技部發布的《「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的通知。文件將突破發展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新型基因操作技術以及微生物組學技術等若干個前沿關鍵技術定位為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和任務,以上便是基因檢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