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代之前,蘭花中的珍稀品種就已經為文人墨客與達官貴人所收藏。南宋有專門的蘭花專著《金漳蘭譜》面世,裡面收集了眾多當時流行的珍貴蘭花品種。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蘭花愛好者越來越多,進而形成較大規模的蘭花市場。市場的啟動地,則是台灣與廣東。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以浙江、江蘇為中心的東部市場和以雲南、四川為中心的西部市場兩大蘭花市場。下文是對2015年我國三亞蘭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三亞蘭花產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蘭博會連續9年成功舉辦的助推,三亞熱帶蘭花雖已名聲在外,但產業規模以及產業鏈仍與雲南、台灣、福建等地花卉產業相差甚遠。今日在三亞召開的2015年海南省花卉產業高峰論壇,不少專家、企業人士在會上指出三亞蘭花產業目前仍處於「花蕾期」,有待產業政策、地方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等多方「澆肥」,才能迎來蘭花產業的真正盛放。
1.3萬畝花地帶動萬餘農民增收
三亞的熱帶花卉產業形成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美麗發展的經濟新常態,有的農民通過田地租賃、返回租地公司上班等形式增加收入,有的農民通過加入合作社「抱團」跟隨龍頭企業走上花卉產業的美麗致富路。
「種植蘭花的地從當地農民手中以3200元/畝左右的年租金租來,再聘請租地農民到公司從事保安、種植戶等工作以增加其收入。」海南柏盈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崇格稱,該公司聘請的農民月收入從1700元-6000元不等,平均年收入能突破3萬元/人,遠遠高於農民當初種植水稻的1600元/年的畝產值。
「吉陽區熱帶蘭花基地僅815畝,帶動了15個蘭花合作社,帶領兩千名農戶種植了350畝石斛蘭增收,每畝生產的鮮切花收入突破4萬元/年。」海南柏盈蘭花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春仁稱,蘭花基地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民+標準化」模式,實行種苗、技術、標準、品牌、市場五個方面的統一,推動蘭花產業的發展以及農民增收。
據了解,三亞現有花卉種植地1.3萬餘畝,花卉龍頭企業和合作社達80餘家,花卉銷售收入超4億元/年,帶動萬餘農民增收。更多最新蘭花市場分析報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年中國蘭花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蘭花種植規模過小 致使市場空窗期過長
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蘭花產業的發展壯大,石斛蘭、文心蘭、萬代蘭、蝴蝶蘭、兜蘭等洋蘭也已放下高貴的身段,走進尋常百姓家,使蘭花的需求呈現高速增長;而三亞是全國唯一一個能夠常年生長熱帶蘭花的城市。
孫崇格在今日的花卉產業高峰論壇上直言,三亞現有的3000畝蘭花規模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由於種植規模小,石斛蘭、文心蘭、萬代蘭等國內市場供應常常出現一至兩個月不等的空窗期,一批鮮切花供應到市場後,必須再等一至兩個月後,才能供應第二批鮮切花,無法終年提供熱帶蘭花,致使許多市場機會錯過,也不利於三亞熱帶蘭花品牌的塑造。
「三亞的花卉產業應向雲南花卉產業看齊,確定花卉產業的主導產業地位,並在土地政策、貸款貼息等方面予以扶持,才能推動三亞蘭花產業更好的發展。」孫崇格明確地告訴人民網三亞頻道記者,生產用水、用電的低價供應,航空運輸的優先安排、龍頭企業擴大出口的行政審批手續簡化等以及銀行、政府財政在資金上的扶持是目前三亞蘭花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這些基礎問題不解決,不利於尚處於花蕾期的三亞蘭花產業發展,扶持花卉產業的最佳模式就是扶持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產業發展、合作社壯大、農民增收致富。
三亞蘭花產業不能只做「賣花姑娘」
提到花卉產業,就不得不提到雲南,到雲南旅遊的遊客無論在機場、在城市都會被撲面而來的鮮花所吸引,而鮮花餅、玫瑰花茶、玫瑰精油也已打造成了雲南目的地旅遊必帶的手信,叫響了蜚聲海內外的雲南鮮花名片。
據悉,雲南省花卉種植面積早已突破100萬畝,每年鮮切花產量超80億枝。其中,國蘭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值達38.8億元。而作為雲南花卉第一大縣的晉寧,花卉種植面積達4.1萬畝,2014年鮮切花銷量超過28億枝。晉寧近幾年通過出台優惠政策、政府貼息、扶持花卉龍頭企業、培訓花卉經紀人等方式推動花卉產業發展。
據悉, 三亞蘭花產業初期發展以銷售種苗、盆花以及鮮切花等為主,主要供應至廣東、上海、北京等省市,也已衍生出香水、精油、手工藝品等230多種蘭花系列產品,但未形成產業經濟的新常態。蘭花世界在三亞旅遊業態中成功闖出一條新路,為三亞花卉產業往休閒度假等方向升級提供了可借鑑模式,或可成花卉產業的新經濟、新常態,蘭花風情小鎮已列入三亞市天涯區的城區規劃。
「三亞蘭花產業不能淪落為『賣花姑娘』。」孫崇格認為,三亞蘭花產業應當往亞洲最大的熱帶蘭花栽培基地、亞洲最大的蘭花物流中心、世界頂尖蘭花育種基地、世界蘭花休閒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及國際蘭花合作交流中心等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