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林地整地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9.1%。樹木對人類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可以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高必備的材料,也可以淨化空氣保證環境的衛生。以下對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
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耕整地機械實現補貼銷量89.6萬台,同比增長46.5%。林地整地機械行業分析指出,2019年4月我國農業、園林等進出口總數為10830732,出口量為10538222,進口量為292510。1-4月進出口總數為41904138,出口量為40569509,進口量為1334629;金額方面2019年4月我國農業、園林等進出口總額為406887686元,出口額為355894821元,進口額為50992865元。1-4月進出口總額為2093123067元,出口額為1849959665元,進口額為243163402元。
造林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整地兩種。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式,這種方式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顯著,便於實行機械化作業及林糧間作,但用工大,投資大,易造成土壤侵蝕。一般來說,全面整地可用於平坦、遼闊的造林地。局部整地則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相對來說,局部整地的用工少,投資小,適合於各種造林地。現從三大方式來分析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
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我國耕整地機械企業普遍實力較弱,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手段缺失,企業製造能力不高。產品設計缺少與拖拉機的協同,機具研發、製造仍然落後於主機。多數企業只能從事中低端產品的製造,低端高耗能產品重複生產,主流產品品質和國外先進產品相比有30年以上的差距。模塊化模仿、低質量製造、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產品配套比例偏低。從耕整地機械配套情況看,已開發國家機具配套比例高達1∶7,國內機具配套比例還達不到1∶2,與實際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動力機械與農機具配套比例偏低,制約了主機的利用率。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從裝備種類看,大中型耕整地機械少、小型耕整地機械多,複合耕整地機械少、單一功能耕整地機械多,高品質耕整地機械少、中低品質耕整地機械多。從配套應用效果看,主機和耕整地機械因配置或連接裝置不科學,達不到最佳配置狀態,引起質量故障、影響使用效率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存在明顯差距。從產品技術看,我國耕整地產品主要採用機械技術、手動半自動操作方式,達不到跨國公司液壓、氣動、機電一體化技術綜合應用及全自動、遙控、信息化的技術水準。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從材料選用看,國內企業普遍採用鋼鐵材料,缺少國外企業多種金屬、複合材料、特殊鋼材等材料的綜合應用水平。在加工工藝上,用傳統的機加工設備和工藝,與國外綠色數位化設計、雷射切割、柔性生產線、各類工業機器人等先進設計手段和裝備差距明顯。在安全性能上,缺少過載保護和先進的安全防護及自動報警裝置。
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投資分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耕整地機械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品區域適應性顯著提高,市場繼續穩步發展,有力地支撐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耕作機械是對農田土壤進行機械處理使之適合於農作物生長的機械,作為農業機械化的首要和基礎環節,在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