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業綜合貢獻8.7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貢獻達11.04%,對社會綜合貢獻達10.28%。人工智慧在2017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以下對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
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旅遊產業已進入大發展時期,旅遊業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率已超過10%,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旅遊服務行業分析指出,17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 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2015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 50.2%,首次過半,2017年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穩步提升,占比達到51.63%,2017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
1990-2017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走勢
2018年,旅遊業發力品質旅遊,是主客觀條件的必然結果,也是旅企內憂外困下的必由之路。最後才提到品質,有壓軸之意,也有萬佛朝宗之意。2018年全國旅遊工作會對旅遊提出同向度的要求,提出旅遊業「從高速旅遊增長階段轉向優質旅遊發展階段」。現從四大具體體現來分析旅遊服務行業概況。
1. 購物型消費減少: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遊客們在購買土特產等紀念品、當地特產時,考慮到時間、便攜性、價格等因素,更樂意選擇網購的方式購物,直接送貨到家,因而在當地購物的支出也就大大減少了。
2. 享受型消費增加: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除了傳統的吃、住、行、游、娛、購,新時代的旅遊還包括了體、學、研、悟等新的元素,研學、康養、城市體驗等當地化的旅遊體驗愈來愈受到不同階層消費者的青睞,旅遊需求正在變得更加個性化、特色化。
3. 體驗式住宿方式興起: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民宿是當下最熱的住宿潮流,部分地區民宿供不應求。值得注意的是,近來關於民宿的政策逐漸明朗,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民宿在將來只會更加火爆。
4. 景區門票等消費占比下降: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隨著重點國有景區門票下調,為了進一步降低門票在遊客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在未來,景區索道、觀光車、纜車票價也有降價的可能。對於遊客來說,也有更多的預算用於深度體驗當地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旅遊業的開放程度在不斷加強,不管是出境旅遊目的地的漸次增加,還是外匯管理政策的逐步放鬆;不管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輕鬆旅遊,還是越來越多的外資旅行社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都反映出我國旅遊服務業在自身壯大的同時,體現出更加開放的姿態。旅遊服務行業概況分析,「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適用了,只有在中國現有豐富資源的財富前提下,進行有特色的宣傳(如紅色旅遊、世界遺產地游、區域旅遊等),不斷完善,才能為我國旅遊服務業迎來一個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