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旅遊業綜合貢獻8.7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貢獻達11.04%,對社會綜合貢獻達10.28%。未來20年世界旅遊行業將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以下對旅遊服務行業環境分析。
旅遊服務行業環境分析,201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全國旅遊收入保持著兩位數穩定增長。2014年全國旅遊收入達3.73萬億元,同比增長25.4%,達到近幾年來增速峰值,2015年增幅相對有所放緩。隨著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冰雪旅遊等,2015-2017年中國旅遊業收入增速不斷提高。旅遊服務行業分析指出,2018年全國旅遊收入將達6.24萬億元,增速約增至15.6%。
2012-2018年中國旅遊收入統計及增速情況
旅遊區環境狀況的好壞對旅遊者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遊客旅遊的滿足程度與旅遊區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旅遊業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護旅遊區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現從兩大方面來分析旅遊服務行業環境。
有的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除了眼看、耳聞、鼻嗅之外,還有在古樹、碑刻、石頭等上刻字畫畫的不良習慣。刻字留念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遊客惡習,不僅破壞景觀,而且會影響一些植物的生長,降低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旅遊服務行業環境分析,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區的岩壁上,本可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卻常可見到「××到此一游」,或「×愛×」的心型圖案,給人大煞風景的感覺。再如,我國黃山風景區非常盛行同心鎖,情侶買來同心鎖掛在樹木旁的鐵練上,可憐的巨樹身上圍繞成串的金屬,古木參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壞了。
旅遊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不當或開發過度,會使當地原有的景觀環境遭到破壞,即所謂的「開發污染」。旅遊開發的實質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風景區的基礎上添加人工建築,使之適應旅遊活動開展的需要。旅遊服務行業環境分析,但現今的很多的旅遊開發,只考慮迎合其主觀上認定的旅遊者的興趣所在的審美特點,忽視或根本不顧及該項目建設同周圍景觀環境的協調,從而造成對該地景觀環境的侵害。如山東泰山、北京西山、中嶽嵩山森林公園等,索道懸空,電線桿插天,嚴重破壞了山嶽風景區的原有神態;浙江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見屋皆寺庵,逢人盡僧尼」,現在山上山下,攤店林立,現代化娛樂設施遍布全山,流行音樂已淹沒了寺院傳來的梵音,洋樓與寺殿爭高,搖滾與梵音共鳴,此情景,與佛教聖地相去甚遠;黃果樹瀑布下游7公里處的天星景區,其內修了一個體積過大、黃色琉璃瓦屋頂的茶室,與景區的一個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園特色很不協調,破壞了自然美,違反了自然法則。
旅遊服務行業環境分析,旅遊業已不再是人們所說的「無煙工業」,它也同樣會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因此,在開發我國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必須注意抓好環境的保護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遊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保護旅遊資源、創造優美的生活娛樂環境,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為發展旅遊業所應承擔的責任,而且也為我們子孫後代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