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國家的各項政策決議,無人機航拍、遙感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新契機,民用航拍無人機行業發展趨勢也會逐步加大。
很多朋友總認為民用航拍無人機行業發展趨勢不成熟,沒有需求,所以技術沒有人去研發,而我看來恰恰相反。無人機廠家要用戶懂一點專業知識是可以的,通過培訓可以解決,但你要求用戶要經過好幾年去積累經驗,並且一個閃失就摔飛機的話,市場絕對是做不起來的。所以大家別只抱怨,技術不成熟也是市場不成熟的一個很大原因。就像手機市場,技術成熟後市場自然就起來了。其實技術不成熟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家是普遍把無人機想簡單了,要搞出一個無人機,使之能飛起來進行演練,並不是非常困難,但要真正做到性能優良,滿足實用要求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可等閒視之。想想無人接研製涉及的多個技術領域吧:
1、飛行器總體設計;
2、空氣動力學;
3、材料與結構;
4動力推進;
5、導航與控制;
6、機載設備;
7、信息處理與傳輸;
8、發射與回收;
9、隱身技術;
10、微加工製造;
11、系統集成與運行管理;
12、地面測試與飛行實驗等。
因此這一問題不僅與材料、元器件、設備、微製造技術有關,而且與優化設計和綜合集成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是需要長期努力加以解決的。所以核心技術和門檻,絕不只是能『設計』並試飛驗證幾款概念飛機,不只是熟練的飛行團隊,不只是飛控,因為以上幾個要索,是在目前市場下可以用少量資金輕鬆換來的。
民用無人機用戶基本上由政府部門、商業公司、個人愛好者構成,民用無人機產業主要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兩個市場。
隨著無人機產業鏈配套逐漸成熟、硬體成本曲線不斷下降和市場價格的降低,無人機市場關注度持續攀升,消費級無人機的客戶群體從小眾拓展至大眾,客戶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無人機產業點燃了創業企業及網際網路巨頭的熱情,紅杉資本、紅點資本等全球頂級風投機構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高通、通用、英特爾、谷歌、騰訊、小米等企業巨頭紛紛加入,甚至宗申動力、山東礦機等傳統製造企業也蜂擁而至,還有很多尚未出名的小團隊也在開發消費級無人機,大量低成本同質化無人機的不斷進入讓市場競爭更加焦灼,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片火熱的狀態。迄今,在註冊名稱中直接含有無人機字樣的中國公司,已有474家,近三年內成立的為439家,占比93%。2016年年末,無人機行業「負面」新聞不斷,許多無人機項目失敗,部分無人機廠商出現產品質量問題頻出、內部管理混亂、出貨靠刷單、拖欠供應商貨款等問題。由於國內無人機產業的整體水平仍然良莠不齊,產業市場目前已經呈現出擁擠態勢。無人機行業很快將迎來洗牌整合,資本正從跟風式的概念投資轉向理性的價值導向的理性投資,並開始關注和最新人工智慧產品以及無人機軟體服務相關的其他領域。
無人機正在應用到涉及國計民生的很多領域,發揮著各種重要的生產力作用。與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不同,工業級市場由於主要側重飛機的技術性能和行業應用,在實際運用中需要與行業客戶進行反覆的溝通和不斷地改進方案,因此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和壁壘。工業級無人機在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泛是技術與經驗長期積累的結果,在各行業不同細分領域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可以深入應用於農林植保、電力巡線、石油管道巡檢、國土測繪、海洋監測、氣象探測、人工降雨、航空遙感、搶險救災、環保監測、森林防火、警用巡邏、交通監控、物流快遞、醫療救護、地質勘探、海洋遙感、新聞報導、野生動物保護等等諸多行業場景。我國工業無人機製造應用尚處在起步和示範階段,總體技術還比較落後,只在為數不多的領域得到較好的發展,在更多工業應用領域依舊是處於不斷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市場,整體處於爆發前的積累階段。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商業應用的不斷成熟,每個行業應領域的潛在需求市場空間極大,無人機在工業領域的普遍應用將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
無論是資本投入、企業資源配置還是市場的參與度,民用無人機行業已經從盲目擴張轉向有節制發展,從狂熱無序的初期逐步走向理性健康發展的新階段,但是民用航拍無人機行業發展趨勢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