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產量約5880萬台,同比2016年的4440萬台增長了32.43%,2017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264.2億元。下面進行智能配飾市場現狀分析,一起來了解下吧。
隨著可穿戴設備消費市場的日漸成熟,開發者的不斷湧入,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也越來越開放,下一個數十億級別的公司可能就在這個領域內產生。谷歌、蘋果等巨頭蠢蠢欲動,高通、英特爾等推出針對可穿戴設備的處理器,國內巨頭百度、奇虎360,甚至盛大、TCL也推出了相應的智能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無疑是消費科技行業中下一個熱點。
通過對智能配飾市場現狀分析,得益於市場不斷增多的智能家居硬體產品,並在消費市場中日益普及,中國智能家居規模在2016年將出現明顯增長,至2018年,隨著智能家居從基礎建設(包括系統及大數據平台)到中端硬體的完善,智能家居產品將被消費市場接受,市場規模將達1800億元人民幣。
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已有12家企業融資過億,整體來看智能家居企業因數量眾多,領域內細分品類豐富,總體融資數額達到26.6億元。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但實際上,進入到2016下半年,資本圈對智能家居行業的態度由熱轉冷,六月後至今可查的較大筆融資僅歐瑞博一例,態度轉變之快令人大呼看不懂。
通過對智能配飾市場現狀分析,隨著智能家居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硬體廠商日益認識到智能家居產品與普通科技產品的不同,由於產品深度滲透入人類的生活空間中,使用體驗成為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這一點與智慧型手機何其相似!
因此,行業內一些有識之士指出智能家居產品並不是一錘子買賣,售後的整個體驗過程中,用戶反饋及產品疊代服務才是智能家居廠商最應該關注的,而這正是目前智能家居企業普遍缺乏的。在真正服務於用戶,講求用戶體驗的網際網路思維未深入骨髓之前,智能家居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離走出資本寒冬還有很長的路。
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一種全新的人機互動方式,通過智能設備穿戴在人體之上這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低功耗晶片、柔性電路板等穿戴設備核心硬體技術的成熟,部分穿戴設備已經從概念化的設想逐漸走向商用化,新式的穿戴設備不斷推出,許多著名的 IT 科技公司也都開始在這個全新領域進行深入探索,爭取在這個空間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以上便是智能配飾市場現狀市場現狀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