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是極少數幾個還在新建汽車輪胎廠的國家之一,同時中國新建工廠的效率遠比歐美那些使用舊設備工廠的效率要高。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低勞動力成本及價廉物美的裝備對世界輪胎投資形成很強的吸引力。因此,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輪胎產量將超過美國。外資企業目前在中國發展已不再以合資為主,而是以獨資和收購新上項目為主。
子午線輪胎最早是由米其林公司於1946年發明。它的出現,使輪胎的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新的突破。與普通斜線輪胎相比,子午線輪胎滾動阻力小,附著性能好,彈性大,緩衝力強,承載能力大,耐磨耐刺,但製造技術相對複雜,成本較高。隨著子午線輪胎的不斷改進,斜交輪胎將逐步被淘汰。近幾年,國際輪胎生產巨頭子午線輪胎生產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先後開發出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子午線輪胎全自動生產線。其主要特徵是低溫連續混煉和自動成型為核心的柔性生產技術。與傳統生產工藝相比具有:低能耗、高效率、高精度、全自動化特點;其產品具有操控性能好、環境污染小、智能化的優勢。
世界輪胎工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產業集中度已達到很高水平。在過去的10年裡,前75強輪胎公司的銷售額約占到全球總銷售額的97%。2000-2009年,以普利斯通、米其林、固特異為代表的輪胎三巨頭銷售額占全球輪胎總銷售額的50%以上,輪胎三巨頭的格局已形成近20年,地位穩定。但隨著其他輪胎企業的發展壯大,尤其是以大陸、橫濱(日本)、錦湖(韓國)等組成的第二梯隊突破性增長,輪胎三巨頭的銷售占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我國輪胎行業狀況
(一)汽車行業現狀
2009年,國務院通過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全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379萬輛和1,364萬輛,比2008年分別增長48.30%和46.15%,全國汽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2012年,全國汽車產銷1927.18萬輛和1930.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6%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3.8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增速穩中有進。這將對輪胎行業產生明顯的拉動效應。我國機動車保有量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07年到2011年,年均增量達1591萬輛,2011年增加1773萬輛,2011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25億輛,其中汽車1.06億輛。2012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億輛,其中汽車1.2億輛,年增長1510萬輛,增長量超過1999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將為我國輪胎工業提供更大的內需市場,促進橡膠行業的持續增長。(2012年全國統計公報數據:2012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1208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14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4.3%。私人汽車保有量增長依然顯著,去年中國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9309萬輛,增長18.3%。民用轎車保有量5989萬輛,增長20.7%,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5308萬輛,增長22.8%)
(二)汽車輪胎企業情況
中國龐大的汽車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使輪胎行業對各路資本產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儘管,現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輪胎的重視程度還遠不如對汽車產品本身的關注,但這並不妨礙輪胎行業的迅猛發展。近年來,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輪胎巨頭已全部在華設廠,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輪胎工廠。目前國內橡膠輪胎企業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異、錦湖、韓泰、大陸、庫珀,貝乃利、東洋、佳通為代表的世界輪胎巨頭在設立的輪胎生產企業,這一類企業按規模、市場占有率又劃分為兩類,一類以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異為代表占居高端市場,其餘為中端市場;第二類是過去國有輪胎企業逐步演變來的內資骨幹生產企業,包括上海輪胎、杭州中策、三角輪胎、玲瓏輪胎、成山輪胎、河南風神、貴州輪胎、華南輪胎、雙星輪胎、黃海輪胎、正新輪胎等;第三類是近年異軍突起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省東營地區及周邊地區十多家輪胎企業。如興源、永盛、盛泰、金宇、恆豐、永泰、萬達、銀寶。
2006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中我國大陸占有16家企業,山東的三角集團、玲瓏橡膠集團、青島雙星輪胎、成山集團等6家榜上有名,占75強的8%,其中三角集團列14位,居全國16企業之首位。2010年度全球輪胎75強山東有10家企業上榜,占全球75強的13%,占大陸22家75強的45%。國內輪胎企業前10強中山東省占5家。2012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中我國大陸占有26家企業,山東的三角集團、玲瓏橡膠集團、興源集團、青島雙星輪胎等12家榜上有名,占75強的35%,其中三角集團列15位,居全國26強第二位(第一為杭州中策橡膠)。
目前,全鋼載重子午胎競爭比較激烈,山東省內主要有三角集團(年產全鋼胎300萬套)、雙星輪胎(年產全鋼胎500萬套)等公司,當地有永盛橡膠(年產全鋼胎300萬套)、盛泰集團(年產全鋼胎280萬套)、金宇輪胎(年產全鋼胎320萬套)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