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工業提取所用的大宗青蒿原料中青蒿素低,僅為0.8%左右。我國是青蒿素的原研國和生產國,但卻被酵母發酵生產青蒿素的技術趕超,由此可見,先進的技術及時產業化,能夠極大地提升一個行業的競爭力。 以下對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
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青蒿是一種野生植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系天然抗瘧疾藥物,也是我國被WHO認定的按西藥研究標準研究開發的中藥。青蒿素行業分析指出,該公司現已在恩施、建始、利川、來鳳等地建成種子種苗基地200畝,原材料生產基地20000餘畝,年產青蒿原料可達4000噸。
國內青蒿素原料占全球產量絕大多數,但市場主導權卻被諾華和印度等公司所掌握;另一方面,由於國內有相關要求,以致企業在向青蒿素高端產業鏈環節發展過程中遭遇到一定的障礙。現從三大問題來分析青蒿素行業環境。
一、技術成果轉化流程複雜: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實驗室成果是職務發明,屬於國有資產,根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相關政策規定,首先要求對技術成果進行價值評估,然後報上級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審批通過後方可實施。
二、技術成果歸屬難以劃定: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風險投資對象更多是已被資本化的科技成果。其產權比較明晰,成果歸屬也很明確,而因「國有資產」被嚴格限制的大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眾多科技成果則只能大量留存,難以轉化。
三、技術成果轉化風險大: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技術成果屬於國有資產,轉化時沒法討價還價,轉化失敗卻有責任。
由於青蒿素類藥物當前的目標市場主要在國外,我們的競爭對手主要的是已占有先機的西方醫藥公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足夠強大的外銷能力。隨著我國企業的13趨成熟,現在一些企業(如昆明製藥廠)已開始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商務辦事處,加大對非洲市場的開發力度了。青蒿素行業環境分析,加人世貿組織後,我們的對外出口將處於更加有利的形勢。只要我們充分利用我國在青蒿素類藥物在資源和科研方面的優勢,加大科研和市場開發力度,再輔以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青蒿素產業一定能成為我國醫藥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