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商旅管理市場交易規模為2261.2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18.9%。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一的商務旅行市場,中國商務旅行市場獨特,未來將迎來發展新階段。以下對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
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性良好發展,2015-2017年中國商旅管理市場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其增長率各年有所不同,平均增幅在20%左右,商務旅行行業分析預計2017年商旅管理市場交易規模為1928億元;2018年中國商旅管理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未來將呈現穩步增勢。
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差旅管理意識在覺醒,用於商務差旅的支出在持續上升,這不但反映了提振的商業信心,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大多數中國企業表示已建立了衡量商務旅行投資回報率的體系。但管理理念不到位、重視直接成本而忽視間接成本和機會成本,是中國商旅管理市場面臨的問題之一。現從四大方向來分析商務旅行行業布局。
業態融合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也是消費升級的內在要求。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隨著旅遊業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文創、科技等元素不斷豐富到「旅遊+」的理念當中,發展出更加多樣的文旅產品和業態,以滿足越來越多追求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旅遊消費者的需求。
如今旅遊經濟中的資源共享比比皆是,出行、住宿等設施的共享市場日漸成熟,私人導遊、私廚等服務型共享也應運而生。此外還有如「共享餐廳」、「共享農場」等許多深度參與的項目,讓遊客真正過足一把文化體驗的癮。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共享模式」建立有賴於各類整合資源的「平台搭建。當今火熱的「智慧旅遊」概念,本質就是在強調和去兌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大化服務價值。
文化旅遊項目的開發就是建立一個生態圈的過程。如何使這個生態圈能夠自發活動和充分交流,從而充滿生命力和親切感,關鍵在於文化實踐者與文化消費者之間的融合。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文化通過傳播與交流而存在,而原住民與遊客之間的互動,分享的不僅是故事和經驗,更是情感和生活方式。
文化旅遊項目需要培植一批最體現當地文化原真性、獨特性、可謂「點睛之筆」的產品。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這些產品可能是待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或是日漸衰落的傳統產業等等,也許其本身不具備直接產生經濟收益的能力,甚至需要持續不斷的成本投入,但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其形象價值卻可以為整個產品體系「加持」,對提升項目的文化價值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商務旅行行業布局分析,我國的商務旅行市場的萌芽期要追溯到2002年。當時,美國運通等外資TMC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到了2006年,以攜程商旅為代表的本土商旅管理服務商相繼湧現,商旅管理的運營模式開始逐漸被接受。2014年,中國商旅管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正式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據預測,到2019年以後,商旅管理服務商為搶占市場份額,服務客戶類型將更加集中,形成壟斷式的企業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