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旅行 內容詳情
2022年商務旅行行業前景分析
 商務旅行 2022-08-09 17:52:5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一的商務旅行市場,2022年商旅行業固化發展未得到改變。相比於成熟的經濟體,移動應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在中國的普及應用速度遠超西方,成為中國商務旅遊市場的獨特現狀。以下對2022年商務旅行行業前景分析。

  疫情對中國商旅管理市場影響明顯,特別是2020年,中國企業商旅管理市場規模下滑超65%。據2019-2024年中國商務旅行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預測,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商旅管理市場全面復甦,2021年中國企業商旅管理市場規模達1848.6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1006.20億元,同比增長119.44%。

2022年商務旅行行業前景分析

  商務旅行又稱公幹、出差等,是旅遊行業中細分出來的一個概念。主要涉及到交通、遷移、住宿、體育賽事、文化或者飲食活動和飯店行業的宴會。工作期間的程序是很明確的和會議室、商務中心的安排聯繫在一起的,比如一些必備設施:紙張、投影儀、螢幕、網際網路接口、視頻會議ppmeet等。由於食宿消費通常是由企業或者別的單位公費支付,那麼,個人遊客則可以在購物和消遣上花費更多的錢。近年來,商務旅遊是發展最快的旅遊項目之一,從其規模和發展看,已成為世界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現從五大發展趨勢來了解2022年商務旅行行業前景分析。

  (一) 本土化、專業化公司將獲得良好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差旅管理市場已經出現以國旅運通、中航嘉信等為代表的中外合資差旅管理公司陣營;以騰邦國際、攜程商旅等為代表的本土差旅管理公司陣營;以廣大機票代理人、旅行社為代表的中小差旅服務商陣營。現階段呈三足鼎力之勢。隨著企業逐步對差旅管理的重視,以及航空公司政策更加不利於中小機票代理人發展,將給本土化、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的大型差旅公司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

  (二) 行業併購整合將全面加速

  自2006年全面執行電子票以來,隨著政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限制公款旅遊、大力整頓會議市場、最新公務員差旅費管理辦法出台、國有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在線機票市場的飛速發展,傳統機票代理人正在面臨發展瓶頸甚至生存危機,同時也正面臨轉型升級機遇期。以騰邦國際等為代表的大型專業差旅管理公司通過併購整合,發揮其在管理服務、產品、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必將對機票代理人轉型升級起到更好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三) 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在差旅市場滲透率將加快

  隨著在線預訂的逐步普及和無線預訂的高速發展,差旅產品在線預訂已經能夠被更多企業所接受,無線客戶端預訂差旅產品的也處於高速發展期。幾乎所有大型差旅管理公司和定位在差旅管理市場的創新型創業公司都在重點布局差旅產品在線及無線端預訂能力,開發更加適合企業差旅政策執行和方便企業員工高效快捷預訂差旅產品的差旅系統。

  (四) 差旅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增長將加快

  由於差旅管理業務在中國發展的時間不長,最早的差旅管理公司也是隨著全球500強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後,才隨之進入中國,並且主要由以國旅運通和中航嘉信為主的幾家合資差旅管理公司服務,之前國內差旅管理公司的數量少並發展較慢,因此專業的差旅管理人才稀缺,也成為限制目前差旅管理公司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未來,隨著資本更多進入差旅管理行業以及傳統上服務企業客戶的機票代理人和旅行社面臨轉型升級,廣闊的市場前景及優厚待遇必將吸引更多懂管理、懂市場、懂技術、懂服務的人才進入差旅管理市場。

  (五) 金融支付將加快進入差旅市場

  差旅管理公司服務的客戶結算方式多數是以月結為主,帳期一般為30-60天,而航空公司的機票是一周兩結甚至需要預付,這給差旅管理公司的現金流帶來巨大考驗。金融創新服務在差旅行業的應用,解決了差旅管理公司部分現金流問題。例如國際的美國運通和德國嘉惠國際、國內的快錢和騰付通等第三方金融支付企業都有為差旅行業定製專門差旅支付解決方案,更多銀行也加入了該項服務內容。這使得差旅管理公司能夠較好解決現金流問題,從而把精力更多用到為客戶提供精細化服務上。

  疫情好轉和市場經濟復甦推動商務旅行迎爆炸式增長,商務旅行市場出現復甦跡象。新冠變異毒株導致部分國家重開邊境延期,企業對差旅恢復的程度保持觀望。在亞太區域,不同國家商務旅行復甦的差異較大,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務旅行市場,基於內循環的強大動能,企業復工復產穩健發展,2021年的商務旅行支出領跑全球,恢復速度也較為領先。

  以上就是2022年商務旅行行業前景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商務旅行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