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襪 內容詳情
浙江「五水共治」 倒逼左溪襪業轉型升級
 絲襪 2017-02-28 15:42:50

  襪類產品,是服裝產品的一個重要配角、針織服飾的一個主要門類,向人們展示了她獨有的魅力,受到消費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天台左溪襪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由於其長期處於低端製造行列,且因行業對當地的污染較重,一度瀕臨消亡邊緣。

  2017年2月21日,路橋區商戶李明強來到天台縣白鶴鎮襪業城批發襪子,順便來到十幾年曾經常打交道的襪業村——左溪村走訪老客戶。李明強記憶中的左溪是條「黑臭河」。眼下正值枯水期,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清澈的溪流,乾淨的河床。

浙江「五水共治」 倒逼左溪襪業轉型升級

  全長10公里的左溪,流經白鶴鎮境內蒼蒲坑、嶺跟、左溪等10個行政村,沿溪而居的村民占了全鎮人口的1/6。襪業發展富了一方百姓,卻曾使左溪清流一度蒙垢。

  變化來自於該縣近年來持續開展的「五水共治」行動。該鎮以治水倒逼著沿岸「低、小、散」型的家庭小作坊轉型,從而推動了整個襪業產業步入規範化軌道。目前,該鎮襪業商戶達1500多家,沿溪有4個村同時被評為「中國淘寶村」,全鎮線上銷售超10億元。

  整改持續多年,治污終起成效

  記者調查發現,在發展之初,白鶴鎮的襪業就有「低、小、散」的特點,以家庭加工生產為主,產業鏈短,家家戶戶做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染色、定型工藝。在「全民制襪」的浪潮中,大量的廢棄絲織物被村民就近扔進左溪,加上染襪加工產生的廢水,左溪變成了有名的「垃圾河」、「黑臭河」。

  左一村村民陳幫設住在左溪岸邊,他目睹了左溪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的這一路變化。陳幫設回憶說,小時候經常到左溪玩水抓魚,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很乾淨,可以喝。隨著上游襪業的興起,他家朝溪的窗戶幾乎成了擺設,「那時不敢開窗,很臭。十多年了,水的顏色是黑的,洗個手都會起疹子、發癢。」

  「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從2007年開始,左溪周邊村主要村幹部及部分村民代表開始直面左溪襪業水污染環境的問題。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全其美」,各方形成了以整治促提升的共識。縣環保局也為徹底改善左溪水環境質量,使出了「殺手鐧」,決心為左溪出境水質符合地表水Ⅱ類標準的目標而戰。

  當年,該縣共取締重污染非法印染加工點18家,督促相關企業清理工業廢棄物40多噸,建成一套日處理能力達160噸的廢水處理設施。

  經過多年的持續整治,左溪流域生態出現了明顯好轉的跡象,但水質時好時壞,污染隨時死灰復燃。儘管水質在好轉,但群眾的期望值也在提高,他們迫切希望左溪完全重現「兒時記憶」。

  治水與富民聯動,倒逼襪業華麗轉身

  「再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了。」白鶴鎮黨委政府在開展左溪綜合整治的同時,也在思考襪業的轉型。為此,該鎮專門邀請浙江工商大學連續做了三年的產業分析報告。

  根據產業調查,左溪沿線的農民約有七成收入來自於襪業加工生產。在鎮裡看來,群眾是依靠襪子脫貧的,清理整頓只是第一步,必須治水和富民聯動,使整個襪業迸發新的生命力。

  就在產業調查之際,轟轟烈烈開展的「五水共治」行動給了白鶴襪業產業轉型升級最好的契機。

  2014年,該鎮投入了100多萬元專項整治左溪,首先關停溪邊2家大型印染廠並搬遷。這對以襪業為支柱產業、經濟並不發達的鄉鎮來說,一下子關停兩家營業額千萬級的印染廠,可謂壯士斷腕。

  在解決「大頭」後,再集中火力整治「低小散」。鎮裡先後出動挖掘機、鏟車等機械設備60多台次,清理垃圾總量560方,封堵污水直排口22處,重點整治垃圾傾倒點86處,沿岸1200多家小型家庭作坊全部完成整治。

  被關停的印染廠,根據規劃安排,搬遷至鎮工業園區內,共斥資近6000萬元,新建了廠房、升級設備。設備升級後,印染能力達到20噸/天,廢水處理能力達到1000噸/天。

  產業轉型提升,新溪自然成景

  多年積弊的家庭式作坊生產和經營模式,在經過徹底整治後,市場化體系開始建立,「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長期對立被化解,襪業走上了正軌。

  在集中力量整治之際,該鎮在上三高速出口附近建起了襪業新村和襪業城,把原來分散的小作坊集中起來實行規範化管理。

  去年5月,白鶴國際針織襪業城矗立在了左溪畔,該項目總投資3.6億元,規模超1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產品交易、品牌展示、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專業批發市場。

  有了項目支持,鎮長徐威的底氣更足了。他說:「鎮裡在抓好產業扶持的同時,堅持用大項目來推動轉型升級,改善整個產業布局、市場建設,不斷提升品牌優勢。」

  鎮裡將針織襪業作為鎮商貿產業發展的突破點,設立襪業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出台襪業產業扶持政策,成立天台針織襪業行業協會,全力打造「白鶴牌」襪業品牌。

  不到30歲的陳天瑜已做了六七年的電商,他說:「我和父母都做襪子生意,但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當地許多群眾和這個小伙子一樣,藉助一根網線轉變了經營理念。他說:「鎮裡搞了整村光纖入戶項目,大家同時辦著網店和實體店,網絡營業額比線下更大。」

  白鶴襪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國內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如今左溪又恢復到青山綠水,一鎮、一溪、一產業,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左溪的清水回來了,白鶴的襪子出去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絲襪相關研究報告
絲襪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