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高鐵客運量占鐵路總客運量的比重在持續提高。鐵路運輸的出現,大大解決了能源、礦產等重要物資運輸以及國民出行的龐大需求。以下是鐵路運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伴隨著我國經濟崛起,社會對鐵路服務需求大幅增加。鐵路運輸行業分析,為解決春運搶票難,滿足各界對鐵路運輸需求,推動鐵路信息化成為發展趨勢。
隨著鐵路財務狀況不斷惡化,現在進入體制化改革不但是提高鐵路效率的最優選擇,也是在強大的財務壓力下不得不做的動作。鐵路運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以來政府不斷的提出鐵路改革的總體方案,確立鐵路的市場地位,使改革進入突破性階段。
從2000年開始鐵路在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其競爭力在不斷下降,在貨運方面體現尤為明顯。從2000年開始,鐵路貨運量占全國總貨運量比例呈現下降趨勢,從13%降至2018年9%。同時對比鐵路需求與供給關係可以發現,近兩年鐵路不論客運及貨運需求增速均變緩,且同比增速低於鐵路供給增速,可見現在鐵路需求正在逐漸轉向效率更高,服務更好,更便捷的其他運輸方式。所以鐵路應將注意力轉向如何吸引客戶,而非原有的被動接受客戶需求。
目前政府實施的鐵路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主要是以貨運補貼客運為主。鐵路客運是社會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出行工具,其客運價格應該以公益性,政策性補貼為主,全球慣例把政府稅收用於客運補貼。但是從現在鐵路貨運下滑趨勢來看,貨運運力已經不是以前供不應求時期,在公路及航空的雙重壓力下,鐵路貨運近兩年顯示競爭力不足。而且政府為了保證鐵路盈利,從2011年起頻繁提高貨運價格,漲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鐵路貨運的競爭力,抑制貨運量上升。鐵路運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所以以貨補客的格局也很難再長期維持。
2018年7月3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在貨物運輸領域將重點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相比2017年增長30%,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長40%、長三角地區增長10%、汾渭平原增長25%。從貨運總量上,公路是最主要運輸方式,2017年全國貨運量479.4億噸,其中公路貨運量368億噸、占比77%。鐵路貨運量在貨運總量中比例不高,2017年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36.9億噸、占比7.7%,位於公路和水路之後。
整體來說,我國鐵路運輸行業依舊保持高速發展。2019年鐵路運輸行業將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大力發展數位化、智能化鐵路。政府將不斷的提出鐵路改革的總體方案,並確立鐵路的市場地位,促使改革進入突破性階段。以上便是鐵路運輸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