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十三五」期間,我國鐵路運輸行業保持著高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以下是鐵路運輸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當前,我國的經濟處在非常敏感的轉型期,在鐵路貨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不可再生資源的運輸量減小,比如,煤和冶煉物資等的運輸需求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鐵路貨運量的占比在幹線貨運體系中的波動速度不斷加快,並且出現了下行狀況。鐵路運輸行業分析,近兩年中國高速公路貨物周轉量和年均增長率都實現了非常明顯快速的增長。
2016年,中國高鐵與民航分別占整體旅客運輸量的6%與2%。鐵路運輸市場發展前景分析,周轉量上,由於高鐵與民航運距遠高於公路運輸,二者的周轉量占比高於客運量占比,其中高鐵周轉量占比達到13%、民航達到23%。在中長距離上,高鐵與民航已經成為主流的出行方式。
因此對於普鐵的理解並不囿於「低端」、「民生」,從長期視角來看,普鐵在網絡縱深、經濟性上仍然有優勢,普鐵與高鐵向公眾提供的是一種互補的服務。 政策方面,根據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遊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 聯程運輸將成為未來客運服務的建設重點,樞紐建設、換乘、安檢、接駁等在規劃上都將逐步統一,各類旅客出行將實現有機結合 ,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2017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70萬公里,7年年均增加營運里程5124公里,7年複合增速4.8%。其中,普鐵總里程達到10.20萬公里,年均增加營業里程2286公里,7年複合增長率2.47%。高鐵營業里程達2.5萬公里,年均增加營業里程2838公里,7年複合增長率25.38%。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占鐵路營業里程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7.08%提高到2017年的19.69%,主要是因為新增鐵路里程中高鐵占比較高。
7月出台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的鐵路網絡。
2018年開始,中鐵總已經開始配合生態環境部在環渤海及山東地區擴大調整運輸方式範圍,開展港口煤炭礦石疏港「公轉鐵」試點工作。長期來看,隨著試點工作向全國推廣,將改變我國大宗貨物公路運輸主導的格局,帶來鐵路貨運運量長期的增長。鐵路運輸市場發展前景分析,2017年底以來鐵路總公司所屬18家鐵路局集團公司已與1014家大型企業進行了協商對接,確定或達成意向的互保協議運量超過20億噸,較去年協議運量增長30%。
鐵路行業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各項工作,鐵路安全生產保持穩定,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客貨運改革深入推進,改革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整體來看,鐵路作為主要的陸上運輸工具,有著運力大、成本低、適應性強、安全性好等優勢,對世界的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運力巨大的鐵路大大解決了能源、礦產等重要物資運輸以及國民出行的龐大需求。以上便是鐵路運輸市場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