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國近幾年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4.35億,以下是體育行業投資分析。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較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
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9萬億元,增加值為6474.8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體育行業分析指出,體育產業總產出比2015年增長了11.1%,增加值增長了17.8%。
2017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達2.5萬億元,增加值達6840.3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體育行業投資分析指出,體育產業總產出比2016年增長了114%,增加值增長了17.9%。
2018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達到3.7萬億元,增加值約7028.5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體育產業總產出比2017年增長了11.7%,增加值增長了18.2%。
2012-2018年,我國體育行業產值和增加值都在不斷增長,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8.94%和19.87%,增長十分迅速。為了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的需要,專門從事體育服務產品生產和經營的人也越來越多。
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國家轉變發展方式,體育漸成消費熱點。「46號文」表示,要完善體育設施、發展健身休閒項目、豐富體育賽事活動。體育行業投資分析指出,此外,充分考慮到體育產業特點,體育服務、用品製造等內容及其支撐技術將被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相關技術優勢的企業也將被給予稅收優惠。
2、全民健身興起熱潮,體育產業強基固本。據調查,中國目前約有5000家左右的商業健身俱樂部。
3、資本人才強勢進入,產業生態面臨變革。舉例來說,之前我國的新媒體版權之前多被央視壟斷,如奧運會的轉播權,但是現在私有企業面臨的阻力大大減小。政策是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手段和表現。
展望未來,在我國大力完善市場體系下,再加上產業結構的優化,我國體育市場主體逐漸成熟,並投資主體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以上便是體育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