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太陽能集熱器行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動力,生產運行總體平穩,結構持續優化。河北一省就有1000萬戶左右農戶冬季需要採暖,僅河北省農戶採暖所需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可達3億平方米。以下是太陽能集熱器發展趨勢分析。
太陽能集熱器是一種將太陽的輻射能轉換為熱能的設備。由於太陽能比較分散,必須設法把它集中起來,所以,集熱器是各種利用太陽能裝置的關鍵部分。由於用途不同,集熱器及其匹配的系統類型分為許多種,名稱也不同,如用於炊事的太陽灶、用於產生熱水的太陽能熱水器、用於乾燥物品的太陽能幹燥器、用於熔鍊金屬的太陽能熔爐,以及太陽房、太陽能熱電站、太陽能海水淡化器等等。
從以下三點來看太陽能集熱器發展趨勢:
趨勢一、太陽能與多能互補系統集成技術研究與應用試點將逐步展開
一是通過重點研究太陽能與其他能源(燃氣、熱泵、地熱、電、生物質能等)有效結合的匹配方式,提高太陽能保證率,所開發出的性能穩定可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多能源互補供能系統;二是太陽能與多能源互補系統的集成配套產品,特別是集成控制技術,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運行經濟性的配套產品;三是結合不同能源的特點,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溫度需求,太陽能與其他能源互補方式,並積累最佳節能效果技術數據的系統;四是研究太陽能季節性和跨季節蓄熱技術在多能源互補系統中的應用;五是研究太陽能與區域熱力系統和電力系統聯合運行技術;六是研究太陽能與多能源互補系統在工農業領域的應用特點和適用範圍。
趨勢二、太陽能製冷及應用技術研究將加速
一是研究低溫集熱器的太陽能製冷技術以及熱水、供暖、製冷聯供技術,積極擴大示範項目範圍;二是研究中溫集熱器的高效太陽能製冷技術,開發出效率高、成本較低的產品,建設應用示範項目;三是研究集熱與製冷集成技術,開發出功能適宜、可靠性高的控制裝置;四是研究集熱、製冷、蓄熱結合和多能源互補技術;五是加大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建築熱水、供暖、製冷聯供應用試點數量,積累數據和經驗。
趨勢三、相關支持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根據國家層面及相關省市出台的應對氣候變化及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等相關法律法規,國家「十三五」太陽能熱利用發展規划起草稿中已把太陽能採暖、製冷列為主要發展方向,相關省市有望密集出台示範與推廣政策。
趨勢四、示範項目力度將加大
預計將建設包括規模化的太陽能熱利用供熱示範項目逾百個。學習國際先進太陽能區域供熱經驗,充分發揮光熱在中低溫技術成熟和大系統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制定我國新能源示範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範縣、區中可再生能源供熱實施計劃。行業專家分析認為,「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熱利用要結合新能源示範城市和新能源應用產業園區、綠色能源示範縣、區建設,在適宜區域建設大型區域供熱站數量達到200座,集熱面積總量達到400萬平方米,採取在非集中供暖地區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建和在集中供暖地區與既有供暖系統改造等方式,區域供熱站的太陽能貢獻率要逐步達到30%,系統壽命要逐步提升到20年。積累經驗,為在2020年後全國推廣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十二五」期間,政府提出了多項關於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措施,全力發展太陽能集熱器。另外,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電力、水電、風電、煤層氣、生物質等六個專項規劃已發布實施,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三個專項規劃即將發布。太陽能等五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有望年內發布實施。以上是太陽能集熱器發展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