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印花是指將染料從轉印紙上轉移到織物上的印花工藝過程,利用高溫作用使染料從轉印紙升華轉移到紡織品上的印花方法叫熱轉移印花,是19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節水型印染工藝,已經廣泛的應用於工業化生產。這種印花工藝與傳統印花工藝相比,占地面積小,工藝流程短,印製的花型圖案清晰、顏色鮮艷、層次豐富、花型逼真,且由於印花過程是干法加工,不需要蒸化、皂洗、水洗、烘乾等工序,所以耗能低,也不產生污水,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非常符合現在所提倡的節能減排。
轉移印花在印染行業中有其獨特的優點,但目前真正用於規模化生產的只有分散染料升華後呈氣相狀態的干法轉移印花,主要應用於聚酯纖維及其混紡織物的印花,在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進行轉移印花屬於新的發展方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使其成熟化,能真正應用於工業化生產。
熱轉移印花機理
分散染料為非離子型染料,分子量較小,因此染料分子間作用力較小,所以,當分散染料受熱時具有易從固態直接氣化的升華特性。轉移印花正是利用分散染料的這一特點,使用分子量為250~400、顆粒直徑為0.2~2微米的分散染料與水溶性載體(如海藻酸鈉)或醇溶性載體(如乙基纖維素)、油溶性樹脂製成「色墨」,再根據不同的設計圖案要求,將「色墨」印刷到轉移紙上,然後將印有花紋圖案的轉移紙與織物正面相貼,利用轉移印花機控制一定的溫度、壓力和時間,使分散染料在高溫下受熱升華為氣相,凝聚在織物表面,瞬時擴散進入纖維內部,經冷卻後固著在纖維內部,染料從印花紙上轉移到織物上,進而使紙上的花型呈現在織物上。目前,轉移印花多用於滌綸織物,因為在高溫狀態下,滌綸無定形區的分子鏈段運動加劇,纖維分子間形成許多可容納染料的空隙,受熱成氣態的分散染料的分子能夠運動到滌綸周圍,加速擴散進入纖維內部且在孔隙間自由游移,達到著色的目的。
天然纖維織物熱轉移印花方法
對於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來說,都是親水性的纖維,而能夠熱轉移印花的分散染料是疏水性的,兩者難以結合。雖然天然纖維也有無定形區,但分散染料和天然纖維間的親和力很弱,在高溫時無定形區也沒有類似於滌綸纖維的這種現象發生,所以很難通過同樣的方法利用分散染料在天然纖維織物上著色。為了使熱轉移印花能夠應用於天然纖維織物上,很多企業、高校和研究所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主要的方法。2.1對天然纖維織物進行預處理
要實現熱轉移印花,可通過對天然纖維進行化學改性,使其對分散染料有較好的親和力,並使分散染料在熱壓時可以上染天然纖維。預處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將纖維變性,使之具備接受分散染料的能力。對這類處理方法的研究報導也較多。如用乙醯化、苯醯化等進行預處理,使纖維大分子上接入疏水性基團,降低天然纖維的親水性;或在纖維分子上進行酯化、醚化,封閉纖維的極性基團。有報導…通過殼聚糖、戊二醛和多元羧酸並復配聚乙二醇和聚乙烯乳液對粘膠纖維織物進行改性預處理,通過封閉粘膠纖維的羥基,降低纖維的親水性,增加其對分散染料的親和力,再經熱轉移印花,獲得了良好的轉移印花效果。
(2)用樹脂進行預處理。樹脂相當於起到了架橋劑的作用,架橋劑的一端能夠與纖維結合,另一端能夠與分散染料結合,即在分散染料和天然纖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由此實現天然纖維織物的熱轉移印花。如利用三聚氰胺、甲醛和聚乙二醇共同作用處理棉織物能得到較好的染料轉移率和水洗牢度,但織物手感偏硬,且存在游離甲醛的問題。也有報導將織物預處理與熱轉移印花同步進行的,雷青先_2等將 1,6一己二醇、聚乙二醇等作為助色劑與含有分散染料的色墨按一定百分比混合製成新的色墨,將其作用到轉移印花紙上,再通過熱轉移將分散染料和助色劑一起轉印到毛織物上並固著,獲得了較好的顏色清晰度和色牢度。
研究新的可與天然纖維結合的有色物質
據纖維織物行業分析及現狀研究報告分析,合成纖維依靠無定形區的變化接受分散染料,除了採用人為的方法在天然纖維上接受分散染料的手段外,研究新型的有色體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當然這種有色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①能夠在150~200%之間升華成氣體;②能夠與天然纖維產生吸引和固著;③具有較好的染色牢度,主要是在濕處理方面。有報導李文霞等在C.I.分散紅60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助色基團,合成了新型蒽醌型分散染料,研究結果表明用此種新染料進行熱轉移印花後,轉印效果基本令人滿意,皂洗牢度得到較大提高。也有研究者通過實驗室研究,用常規的轉移印花方法將一種非分散染料的有色體轉移到棉布上,並具有較堅固的水洗牢度,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尚沒有形成系統的色譜品種。
天然纖維織物熱轉移印花存在的問題
國內外研究天然纖維熱轉移印花,主要研究的思路都集中在天然纖維織物上人為的製造接受分散染料的條件,並且形成一股熱潮。雖然採用的方法很多,但卻存在分散染料在天然纖維上固著欠佳的問題。通過對各種方法處理後的天然纖維印花織物的得色量、鮮艷度、色牢度、手感以及印花織物儲存後的色澤變化等指標進行考核,這些指標還無法完全滿足。主要體現在:①得色量降低;②鮮艷度降低;③濕處理牢度較差;④印花後織物長時間存放後,易產生泳移變色。筆者也曾採用天然轉移印花整挺劑對棉織物進行預處理,再用轉移印花機進行轉移,通過實驗發現,棉織物經過預處理後可以提高分散染料和棉纖維之間的親和力,使得分散染料能很好的印製到棉纖維上,圖案清晰、顏色較鮮艷。同時發現在不同的實驗方案中,棉等天然纖維織物的干摩擦牢度基本都在5級、濕摩擦牢度絕大部分都在4級或4級以上,而棉織物的耐洗牢度都較差,基本都在1~2級左右。筆者查閱了大量的研究資料後發現,雖然目前國內外很多研究機構都在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的熱轉移印花上投人了極大的熱情,但大部分的研究數據表明,耐洗牢度普遍較差,無法滿足後續加工和使用的要求。為了了解經皂洗後,預處理劑是否大部分掉落才導致皂洗牢度差,筆者也進行了試驗。織物進行預處理後再經皂洗處理,然後進行轉移印花,有如下發現:印花效果與經過預處理後直接轉移印花的效果相似,耐洗牢度有所提高,但還不是很理想,這說明經過皂洗後織物上依然保留有預處理劑,處理上去的整理劑能夠較好的與纖維結合。這也說明造成印花織物耐洗牢度差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分散染料雖然可以固著在天然纖維織物上,但其固著的程度還不夠。在進行皂洗牢度測試的過程中還發現,轉移印花織物上的染料不同、顏色不同,褪色變色的程度也不一樣。這可能是因為印製到棉織物上的分散染料並沒有和作用上去的預處理劑很好的結合,且與分散染料的分子結構、分子量有關。吳振英等對棉織物熱轉移印花後C.I.分散紅60皂洗的變色原因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皂洗使纖維溶脹,使其中的染料發生位移並重排,同時使分散染料共軛體系的電子云分布發生偏移。
由此可見,對轉移印花用的分散染料進行必要的篩選,找出較為適合於天然纖維熱轉移印花用的染料,並對工藝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來提高棉織物的耐洗牢度,是我們以後研究天然纖維織物用分散染料熱轉移印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天然纖維織物的生產和使用仍占據著較大的比重,而長期以來,印染生產大部分都是以水為介質的反應,由於水相反應的不完全性,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以印花為例,印花加工過程中會排出含大量印花漿料、染料、助劑等的廢水,這些廢水的治理大大加重了印染廠的負擔,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熱轉移印花與傳統的水相工藝
相比,屬於一種氣相反應工藝,無廢水排放,這一點在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無疑非常受到關注。因此研究節水、節能、環保型的天然纖維織物轉移印花技術有其重要意義,轉移印花改變了傳統印染行業耗水多、廢水排放量大的缺點,有效地控制了生產過程中能源的消耗和廢水的產生,為推動印染行業的清潔化生產進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天然纖維織物熱轉移印花下一步的研究應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1)目前所採用的處理方法能夠讓分散染料轉移到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但還不能將分散染料很好的固著,染料易從纖維上掉落。所以,需要研製開發環保型的具有高反應活性、多官能團的特種印染整理劑,對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進行加工。(2)對轉移印花用的分散染料要進行必要選。同時,可以研製開發環保型特種染料色墨天然纖維織物印花提供新的技術手段。(3)加強對工藝的研究,開發節能、少水果優良的天然纖維織物印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