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三板直接融資截至3月3日累計股票發行549次,融資總金額達264.73億元。 截至2016年3月4日,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總股本達3414.46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1205.12億股。新三板掛牌公司總市值達26443.29億元。 以下是對新三板發展前景分析。
通過對新三板發展前景分析得知今年春節之後,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家數以及發行股票融資規模回升。2月29日至3月4日一周,新三板市場新增72家掛牌公司,較前一周多增加8家。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5878家。同時,上周五個交易日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度也繼續回升,成交金額32.17億元,較前一周增加近20%。 從市場指數變化來看,至上周末,三板成指與三板做市指數均小幅下跌,其中三板成指下跌0.45%,三板做市指數下跌0.83%。市場交投表現來看,上周有東海證券、明利股份、聯訊證券3家掛牌公司成交金額超過億元大關,其中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交易的東海證券本周成交金額最大,高達4.92億元。
新三板之前,中國的民營企業主要分為兩種,上市企業和非上市企業。上市企業的融資便利性,公司的股權支付價值(和併購),人才的認同程度在同等經營情況下都遠遠高於非上市企業,這種鴻溝也是導致造假上市的一個重要誘因。而新三板提供的是一種多樣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路徑,可以通過新三板這個大的市場一步步向上升級,從到做市轉讓,再到未來的競價交易。每一步都會得到漸進的提升和發展,樂觀地說,如果競價交易板塊的投資者准入門檻降低到5~10萬元的量級,那麼可以說和創業板的區別也不大了。由於新三板的准入門檻可以說只有規範的要求而沒有什麼業績指標的要求,任何企業都可以在層次掛板,而相對優秀的企業會脫穎而出上升到做市轉讓,未來再上升到競價交易,這個過程中相對專業的投資者用腳投票,產生了一個良性的優勝劣汰的機制,對於促進整個商業系統的繁榮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
流動性一直是新董事會面臨的最大問題。 2015年至2016年新三板高速擴張期後,目前新三板新增企業已超過10,000家,企業數量增加,投資者篩選成本上升,造成流動性嚴重差異化。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期待自新時期三年板塊實施全面流動性以來的2016年5月以來的分層制度,沒有明顯的改善。現在新三板有大量的「零交易」業務,新三板,雖然規模雖大,但高素質的上市公司數量並不多,所以市場機構投資者可以選擇較少的主體。此外,做市商的數量太小,無法滿足市場交易的需要。
在這方面,我相信納斯達克5000家上市公司,500家做市商;和中國10,000家上市公司,只有70家經紀公司是一家製造商。相對來說,新增的新三板市場份額比納斯達克要低得多,市場結構需要平衡,目前176的製造商1090制度改革5589也在進行中。
分層制剛剛開始,配套體系不完善。理論上來說,分層是針對新的三板市場分類管理和改革。分層後,利用不同的交易制度,進一步通過改革和完善交易制度,促進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從而改善融資。
通過對新三板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總體來看,國家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政策較為堅定,而區域股權與新三板的對接也提上日程,分層制度將帶來品種的交易化差異可以預期,因此從新三板發展來看,我們認為其市場將體現差異化交易與對接制度將帶來變化,但大的交易程序與轉板制度或較為困難。從目前89家新三板公司走股改程序來看,IPO發行與上市需要註冊制的明朗,但短期之內還很難,因此轉板機制或難體現,而分層交易制度所帶來的場內品種差異化機會與風險將明顯拉開。 以上便是筆者對新三板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