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屬於密集型投資產業,產業規模決定了話語權。國內面板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技術受制於人到大規模自主研發的跨越,如今全球面板產能的約三分之一集中在中國大陸,國內廠商已經初步具備了同全球面板行業領軍企業同台競技的實力,而這背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持續不斷的投入。以下是中國液晶面板現狀分析:
過去十年,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業整體規模已躋身全球前三。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急速擴張,日本面板廠商雖掌握大批關鍵技術,但是逐漸 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壓縮面板產能。面板產能向韓國、中國台灣和大陸三地集 中,中國大陸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
截至 2016 年四 季度,BOE(京東方)全球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智慧型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 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提升至全球第二, 電視液晶顯示屏保持全球第三。在液晶電視面板上, 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已 經占據額全球的 30%,達到 0.77 億片,首次超越中國台灣的 25.5%市占率,僅 次於韓國排名全球第二。
從出貨面積上看,2015 年京東方面板出貨面積占比只有 8.3%,2016 年上半年已 經大幅提升至 13.6%,華星光電 2015 年上半年的出貨面積僅有 5.1%,2016 年 上半年已經達到 7.8%,中國大陸的面板廠正在以兩位數的平均增速擴充產能並 轉化為實際的出貨量和出貨面積。另一方面雖然韓國、日本、台灣的市場占有率 在逐步降低,但是部分韓國及日本廠商的策略已經偏向大尺寸高清面板和 AMOLED 市場,高端液晶面板產能進一步向中國大陸集中。
國內的液晶面板產線的產能陸續釋放,疊加全球經濟增速的下滑,導致面板廠商 的從 15 年下半年開始,陷入低利潤甚至虧損的境地,特別是中小尺寸產線,韓 國廠商率先轉變策略,陸續關閉中小尺寸面板產線,韓國的 19 條面板產線已經 關閉了 9 條,且部分產線被轉為研發用途。部分產線則通過製程轉換,轉成 LTPS 產線。 韓系廠商全面轉向 OLED 面板,日本廠商則基本放棄液晶面板製造業務, 轉向核心設備材料端,除了對技術方向上的研判,更多是 LCD 面板業務訂單和利 潤被嚴重壓縮,韓日廠商已經無心戀戰。由於 OLED 很多技術在中國大陸依然是 起步階段,儘快轉向 OLED 等高端面板成為首要任務。台灣廠商雖然沒有大規模 關閉工廠,但是在 LCD 工藝和 OLED 技術上的優勢已經被大陸慢慢蠶食。
中國液晶面板現狀顯示,隨著液晶面板應用的不斷滲透,中國大陸新產線產能的陸續開出,液晶面板的價 格持續走低,雖然物料成本也有所下降,但是液晶面板廠商的毛利率在過去幾年 內不斷走低。通過主流面板價格走勢可以看出,過去幾年間無論是顯示器、筆記 本電腦、平板、手機面板,價格均已經跌去了 30%~60%,液晶面板的產業生態 已經逐步走向了產業洗牌的時間點,韓日面板廠商率先砍掉部分缺乏競爭力的液 晶面板業務,布局 OLED 並專註上游材料設備,整體面板供應有所減少,加上下 游應用對面板需求尺寸的增加,液晶面板行業景氣度提升,供需出現反轉,價格 也隨之止跌反彈。
根據統計,從 2015 年 9 月到 2016 年 10 月全球電視面板的出貨量以及增長率可以看出液晶面板行業下游需求端的 周期季節變化明顯。17 年一季度淡季不淡,雖然下半年有產能陸續釋放,但是考 慮到需求端尺寸進一步增大,總體而言供應的增加依然略小與需求的增長,行業 的景氣現狀有望延續至年底,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將帶動整個面板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的液晶面板的應用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大尺寸高清的方向發展, 2016 年上半年線下液晶市場 4K 的滲透率已經接近 50%,55 寸和 65 寸的 電視已經成為暢銷產品。在顯示器以及筆記本電腦市場基本飽和,手機用螢幕即 將被 OLED 取代的情況下,大尺寸面板成為了過去一年內漲價的主要品種。大尺寸和高清化的發展趨勢帶動了全球 LCD 需求面積的增長。雖然面板行業整體 增速受限,但是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速相對維持再高位。從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供需 上來看,2017 年一季度作為傳統淡季,48 寸以下的液晶面板需求有所減少,而 50 寸、55 寸、65 寸等大尺寸面板的需求持續升溫。
大尺寸液晶面板均需要通過高世代產線切割, 2016 上半年受中國台灣地區地震及三星製程轉換不順等衝擊,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面積約 2.08 億平方米,年增長率 6.6%,預計 2017 年投入面積微幅提升至 2.16 億平方 米,年增長率僅 3.9%,將是自 2014 年來產能增加最保守的一年。2017 年能夠 量產的產線主要是群創的 8.6 代線、京東方福州 8.5 代線、惠科的 8.6 代線,新 開出的產能主要集中在 60 寸以下的大尺寸電視面板,也可以補足部分 100 寸的 高端市場需求。目前業內唯一經濟切割 55 寸以上大尺寸面板的只有夏普 10 代線, 考慮到未來電視尺寸進一步升級到 55 寸以上,10 代線以上的產線將在未來發揮 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國內已經在建的有京東方 10.5 代線、華星光電 11 代線、惠 科電子 11 代線,鴻海夏普的 11 代線。在高世代面板線陸續建設的背景下,韓國 和台灣廠商已經被大陸拉開差距,未來高端面板供貨權將進一步向國內廠商轉移。
2017 年電視面板的面積將占據顯示面積需求的 70%左右,IT 類顯示面板占據 18%,可見電視面板仍是決定整個 LCD 行業供需狀況的主要因素。從目前不同高清顯示技術的市場份額來看,至少未來 3 年在 4k 領域 LCD 電 視依然是主流。2017 年電視面板面積需求達到 1.43 億平方公尺,同比 2016 年 增加 8%,主要就是由於電視面板的面積增加,在 2016 年電視面板平均尺寸首次 超過 40 寸,2017 年還將繼續增加 1.3 寸。而 2017 年預計增加的產能所提供的 面積同比增長約為 5%,在一季度淡季不淡且夏普斷貨三星的背景下,2017年的液 晶面板供應增長有限,60 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將面臨持續缺貨。
分析中國液晶面板現狀,液晶面板行業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以及背光源 LED(或者冷陰極螢光燈管 CCFL,CCFL 僅占不足 5%市場份額)等。中游則主 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通過在玻璃基板上製作 TFT 陣列和 CF 基板, 將 CF 作為上板和 TFT 下板自建灌注液晶並貼合,最後再貼上偏光片,連接驅動 IC 和控制電路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裝,最終形成整塊液晶面板模組。下游則是 以各種領域各類應用終端為主的品牌商、組裝廠商等。目前美國和日本以及德國 主要致力於行業上游原材料,而韓國、台灣和大陸則主要在行業中游面板製造環 節謀求發展。隨著我國大陸高世代線的相繼投產,使得面板產能、技術水平穩步 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漸增強,如今的面板產業韓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三分天 下,中國大陸有望在 2019 年成為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