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用材料又稱生物材料,是用於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們的複合。下面進行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前景分析。
生物醫用材料不是藥物,其作用不必通過藥理學、免疫學或代謝手段實現,為藥物所不能替代,是保障人類健康的必需品,但可與之結合,促進其功能的實現。按國際慣例,其管理劃屬醫療器械範疇,所占醫療器械市場份額>40%。
按臨床用途,可分為骨科材料,心腦血管系統修復材料,人工皮膚和敷料、醫用導管、組織黏合劑、血液淨化及吸附等醫用耗材,軟組織修復及整形外科材料,牙科修復材料,植入式微電子有源器械,生物傳感器、生物及細胞晶片以及分子影像劑等臨床診斷材料,藥物控釋載體及系統等。
通過對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前景分析,伴隨著臨床應用的巨大成功,一個高技術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已經形成,近十餘年來以高達20% 以上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即使近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衰退,2009 年美國醫療器械產業仍保持7% 的年增長率,表明其發展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小, 對國家經濟及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是世界經濟中最具生氣的朝陽產業。
2000~2010 年全球市場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2% 以上,2010 年全球市場達1520 億美元,預計2010~2020 年市場CAGR 可保持15% 左右,2015 年世界市場已達3000 余億美元,2020 年可達6000 余億美元,與此同時帶動相關產業(不含醫療)新增產值約3 倍,2015 年和2020 年直接和間接銷售總額分別可達4×3050 億美元≈12200餘億美元和24560 余億美元。
通過對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前景分析,與2010 年相比,2015 和2020 可新增工作崗位分別達200 余萬個和600 余萬個(按美國醫療器械產業每新增1 個崗位,將另增1.5 個配套產業崗位,2010 年全球工作崗位約250 萬個計)。同時,它亦是世界貿易中最活躍的領域,年貿易額複合增長率達25%,正在成長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支柱性產業。
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和消費國家是美國,2014 年它占全球市場的40% 左右,消費全球產品的37%,年增長率約8% ;由於經濟發達,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健全,歐盟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占有全球市場份額的29% ;亞- 太地區是全球第三大市場,占有18% 的市場份額,其中日本是亞- 太地區醫療技術先進且發展較快的國家,我國和印度則最具備成長潛力與空間。
此外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生物活性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如 β-磷酸三鈣可吸收生物陶瓷,在體內可被降解吸收並為新生組織代替,具有誘導特殊生物反應的作用。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的這些特殊的生物學性質,有利於人體組織的修復,因而成為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研究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以上便是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前景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