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 內容詳情
展會的發展情況分析
 展會 2017-12-28 11:25:09

  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越快,對彼此的物質、文化交流需求也越高,因此會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我國會展業經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會展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場館規模小、配套服務水平低、品牌展會缺乏、專業人才缺乏、產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會展在國民收入中比重還較低。以下對展會的發展情況分析。

  2017-2022年展會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占有絕對的優勢;而隨著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其會展業也在蓬勃發展。

  近年來,我國會展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標準體系、行業組織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會展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大型化趨勢更加明顯;會展就業人數持續攀升,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我國會展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徵:

  境內展覽規模不斷擴大。據商務部會展業典型企業調查統計,2013年,全國共舉辦各類展覽7319場,同比增長1.8%;展覽面積93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展覽面積增長快於展覽項目增長,單位項目規模擴大,展覽效益向好。

  據測算,2013年會展經濟直接產值達到3870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10.6%,約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人民幣的0.68%,與 2012年基本持平。占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262204億元人民幣的1.5%,與2012年基本持平。會展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三項費用指標 較2012年下降13.3%,虧損面大幅減少,盈利面大幅提升。

  會展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會展業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使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各地競相投資建設會展場館設施。截至2012年底,全國已擁有5000平米以上會展場館316個,可供展覽面積1237萬平方米。2013年,全國在建會展場館13個,面積154.49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全國會展場館總數將達到329個,可供展覽面積將達到1391.49萬平方米。單體會展設施大型化趨勢明顯,在建、待建場館單個平均面積均超過10萬平方米,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和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更是高達40萬平方米。

  會展區域發展不平衡差距大。統計發現,我國會展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沿海與內地、東部與中西部發展差距仍然較大。根據會展場館、會展企業、會展業績等綜合指標衡量,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會展中心城市優勢明顯,重慶、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發展加快,其他一些中西部城市發展則需假以時日。

  綜觀區域分布,我國會展區域格局表現為:北、上、廣位列前三甲,引領全國發展;東、中、西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主導地位明顯;展會舉辦相對集中,七成以上展會聚集在十個會展強省,全國四分之三的展會集中在24個主要城市。按省級行政區劃分析,2013年展覽活動項目數量位居前十位依次是上海市798場、江蘇省 770場、廣東省702場、重慶市581場、遼寧省527場、山東省504場、浙江省501場、北京市418場、河北省273場、河南省252場。這十個省的展覽項目數量和展出面積均占全國總量和總面積的72%。

  目前,國內影響力較大的跨國會展公司主要為英資及德資會展公司。英資以勵展博覽集團、亞洲博聞有限公司等為主,主要採用在中國境內併購合資的發展模式。德資會展公司在中國經營規模相對較大,包括德國漢諾瓦展覽公司、杜塞道夫展覽公司、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等,主要採用設立子公司並複製海外成熟展會的發展模式。德資公司2014 年共在華舉辦展會數量超過70 場,其中部分展會展覽面積達10 萬平方米以上。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會展業國際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展會相關研究報告
展會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