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進出口貿易呈現出進口持續增長、出口下降的態勢,內需擴大的拉動效應明顯。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8.4億美元,出口額為12.0億美元,同比減少5.7%;進口額為6.4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這一趨勢反映了全球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和中醫養生理念的普及,同時也顯示出我國中藥材市場的巨大潛力。本文將從中藥材及飲片的出口、進口和市場趨勢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未來展望。
(一)主要出口市場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中藥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長期以來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態勢,但2024年出現了明顯的震盪。亞洲市場占據總出口額的近80%,其中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八個國家和地區占據了前十大市場中的八席。然而,從全年出口額數據來看,僅有日本和中國台灣保持了正增長,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跌幅超過20%,越南的跌幅甚至高達近50%。
日本依舊是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的領先市場,市場占有度再上新高,達25.4%。人參是我國對日本出口的第一大品種,2024年出口額達4256萬美元,增幅高達15.2%。韓國雖然躍居第二,但仍未擺脫負增長,我國對其出口額為近1.5億美元,同比微降2.0%。越南從2022年的榜首位置滑落至第四,全年出口額不足1億美元,同比下滑45.6%,主要受肉桂出口額銳減的影響。
(二)主要出口品種
2024年,我國出口中藥材及飲片的前十大品種為肉桂、枸杞子、人參、當歸、冬蟲夏草、山藥、半夏、黃芪、甘草、茯苓,占全年總出口額的40.7%。其中,肉桂是唯一出口額過億美元的品種,但近年來出口額持續大幅下滑。當歸和半夏出口額增長明顯,分別達到4115萬美元和2852萬美元,同比增長27.0%和12.1%。
(三)主要出口省份
廣東、天津和廣西為出口前三甲,累計出口約占全國出口的「半壁江山」。廣東連續三年穩居出口省份榜首,但2024年出口額有小幅下跌。天津發展勢頭強勁,出口業績可觀,從2022年的1.2億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1.5億美元。廣西近年來明顯滯後,2024年出口額不足1.2億美元,較2022年的2.5億美元落差明顯。
(一)主要進口國別及地區
我國中藥材進口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24年進口量達到33.9萬噸,創造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0.6%。印度尼西亞、越南、印度、緬甸、紐西蘭、加拿大、韓國、寮國、俄羅斯、美國為我國中藥材前十大進口國,占據82.9%的市場份額。其中,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印度作為前三大進口國,占進口總額的42.5%。
(二)主要進口品種
2024年,我國進口中藥材的前十大品種為西洋參、鹿茸、豆蔻、肉豆蔻、小茴香、人參、丁香、胖大海、甘草、乳香、沒藥及血竭,占全年進口額的61.5%。西洋參是進口的第一大品種,主要來自加拿大和美國,但2024年進口額同比下降33.8%。鹿茸進口額為5796萬美元,同比增長12.3%。丁香和胖大海等品種進口額增長迅猛,分別達到3441萬美元和2959萬美元,同比增長230.1%和393.3%。
(一)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增長
政策支持是推動中藥材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具體措施,尤其在通關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海關總署多次修訂更新《獲得我國檢疫准入動植物源性藥材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准入品種和國家範圍不斷增大。此外,針對牛黃資源緊缺問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相關公告,突破重點藥品的原料供應瓶頸。
(二)市場需求持續擴張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慢病發病率上升,以及年輕一代養生需求的爆發,中藥材需求進一步攀升。藥食同源品種需求激增,例如烏梅湯、枸杞拿鐵、肉桂卡布奇諾等產品在市場上的流行,推動了相關中藥材的需求增長。此外,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物流網絡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藥材貿易的便利化和暢通化。
(三)未來展望
中藥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未來,中藥材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前景廣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將繼續推動中藥材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走進國際市場,通過搭建平台、交流對接,為行業企業尋求更多機會。同時,商會也將籌劃全球中藥材供應商大會,匯聚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和龍頭企業,打造中藥材領域的國際化盛會。
2025年,我國中藥材行業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呈現出進口增長、出口震盪的態勢。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增長是推動中藥材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未來,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和健康消費升級,中藥材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前景廣闊。我國將繼續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拓展,推動中藥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