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我國中藥行業的銷售收入(中成藥+中藥飲片)約占30%。伴隨著養生熱潮,國家加大了中藥飲片行業的監管,預計中藥飲品在今年必將迎來規範發展,以下是中藥飲品行業現狀分析。
近年,生活壓力、環境衛生等因素影響了民眾的健康,民眾保健、療養需求增加。中藥飲品行業分析指出,2011-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中藥飲品企業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達18.02%,在我國醫藥工業七大子行業中名列第二。2016年,中藥飲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接近2000億元;2017年,規模以上中藥飲品企業銷售收入總額1047.9億元,同比增長21.33%;實現行業利潤總額73.61億元,同比增長22.78%。2017年,我國中藥飲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約2206億元。
2018年,我國67家A股中藥飲品企業營收共計1836.53億元。其中38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超10億元,8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超50億元,其中康美藥業、雲南白藥、白雲山、天士力4家公司營收超100億元。中藥飲品加工行業普遍發展較好,行業集中度低。其中,營收前五的企業分別為:康美藥業、雲南白藥、白雲山、天士力、同仁堂。除同仁堂外,另外4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均高於100億元,康美藥業營收195.15億元,雲南白藥營收180.08億元,白雲山和天士力營收分別為159.67億元和111.62億元。同仁堂營收97.83億元。
從地區分布來看,我國中藥飲品加工市場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四川等地,三者占的比重分別為12.07%、11.76%和11.37%。中藥飲品行業現狀分析,從整體看,我國中藥飲品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中地區,這些地區有著發達的水陸交通,有利於原料和產品的運輸。
從地方政策來看,1)2018年9月公立醫院全面實行藥品零加成,但中藥飲品不受零加成限制,醫院有動力逐漸加大飲片使用量;2)公立醫院藥占比將降到30%以下,中藥飲品同樣不在受限範圍內,使用占比將提升;3)國家對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限制趨嚴,中藥飲品有替代效應。此外,國家對於中醫藥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飲品行業禁止外資進入壁壘高等因素也將加速行業發展。
目前,我國中藥飲品生產加工企業已達1262家,但銷售額不足億元的企業占據了70%的比重,市場整體集中度較低。此外,市面上很多小型中藥飲品企業由傳統手工作坊轉變而來,沿用落後的生產及管理方法,生產的藥品在藥材原料質量、炮製工藝、包裝、倉儲運輸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直接影響到中藥飲品的臨床療效與安全。
中藥飲品行業現狀分析認為,未來隨著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中藥飲品行業在醫藥製造業中的市場地位在不斷加強。從醫藥工業近三年細分子行業橫向比較來看,中藥飲品加工行業增速均排在8類子行業首位。從中藥飲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來看,未來幾年將基本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
總體來說,我國中藥飲品行業未來擁有較好的發展機遇,未來前景看好。預計2019-2022年我國中藥飲品行業銷售收入將保持年均15%左右的市場增速,到2022年我國中藥飲品行業銷售規模將超過3800億元。以上便是中藥飲品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