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將中醫視為出土文物,這種觀念是不對的。中醫本身是一門科學,會根據實際的現狀不斷的豐富發展,中醫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以下是2015年我國中醫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有人說,現在的中醫不如古代的中醫,實際上不見得。現代中醫比古代中醫看病更難,因為環境變惡劣了,病毒變異了,但是所用的藥材質量越來越不行,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治療手段也在上升,很多古代不能治的疾病,現在也都可以治了。同時我們也要警惕,中醫完全走上西醫的路上就完了。我們要有信心,自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醫這種源於自然的治療方法,永遠是對人體有作用的,絕不可能面臨滅絕。只要有人存在,中醫的學術就會發展。
中醫中藥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藥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宏觀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現代,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入,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構成了對中醫學的挑戰。
在政策持續推進、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居民收入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動下,中醫藥產業正在成為基金經理的投資標的,而從近日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報看,太安堂、康恩貝、恆康醫療和佐力藥業等,淨利潤均大幅增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日前表示,2014年將著力推動中醫藥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深入開展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推進行動,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重點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而在2013年10月,國務院出台的《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而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藥產業,基於「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務領域有比較優勢。 受訪公私募基金經理表示,醫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首先是中國已經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對健康服務業的需求增加很快。
據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已近兩億人,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這為醫藥消費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其次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積聚了巨大的私人財富,具有享受更高品質健康服務的能力,在市場有巨大需求和民眾有能力滿足需求兩方面作用下,醫療健康服務業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最近幾天公布的幾家醫藥上市公司2013年年度報告看,太安堂、恆康醫療、康恩貝和佐力藥業等公司,業績均取得大幅增長。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員表示,從我國發展現狀來看,醫療健康需求巨大,這給醫藥類上市公司巨大的市場空間。從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看,業績已經部分反映了市場需求,並且這種高速增長仍將會得到延續。在目前市場跌宕的行情中,醫藥已經不僅僅體現為是傳統的避險需求,更多體現為進攻屬性,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反而是基金調倉醫藥股的較好時機。更多相關中醫發展前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中醫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