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老齡化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聽力受損人群持續增加,但是主要還是老人年市場占比高。目前我國的助聽器市場滲透率低,但是隨著國家相關補貼政策的落實推動助聽器市場的發展。以下是2022年助聽器行業政策及環境。
年齡是導致聽力損失的重要誘因之一,老年聽力障礙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基數龐大、發病隱匿、康復率低,助聽器是最為有效的干預手段。隨著老齡化進程的逐步深入,未來聽損人群將進一步擴大,WHO預測至2050年,聽損患者的人數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
目前全球範圍內對聽力損失的認知仍有待加強,大部分患者在出現聽力問題後不會馬上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全球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助聽器滲透率不足5%,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據助聽器行業政策及環境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大部分歐洲國家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超過了20%,其中英國、法國等地均超過了40%;日本地區的助聽器產品滲透率也達到了14.4%,而中國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不超過5%。
助聽器行業政策及環境提到整體看來,我國對兒童聽力殘疾的幫扶措施較為完善,但社會對於其他人群,尤其是老年聽力問題的重視程度卻並不高。過去20年來,我國對聽損患者的政策補貼集中在兒童領域,這或許系由於學齡前兒童(0~6 歲)的聽損問題具有較強的可干預性,儘早地採取措施可以取得較好地預後效果。
助聽器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地方補貼政策逐步出台,中端助聽器有望受益。近年各地區殘聯陸續頒布助聽器適配補貼政策,相關補貼不僅可以有效減輕聽障人群購買助聽器的成本、提升其購買意願,也能為聽障人群樹立正確的使用輔助器具的觀念和意識提供引導,加強了聽力健康教育的普及,提升公眾對聽力健康的關注度,兩方面作用能夠有效刺激助聽器產品的市場需求。
一直以來,中國的高端聽力輔助設備市場被進口品牌主導,而高端助聽器市場六大進口品牌占據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而在人工耳蝸市場中,澳大利亞企業科利耳Cochlear一家企業就占有了中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場份額。
綜上看來我國助聽器市場起步遲但是行業競爭很激烈,對於老人年的聽力問題重視程度並不高,但是近幾年地方的扶持政策也在逐步出台,中高端助聽器需求有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