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年銷額增長2.9%,低於2015年的3.5%,為近10年新低。2016年現代渠道(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的增長只有0.7%,遠落後於整體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消費品在縣城仍有5%的增長,在西部地區的增長也達到了6.6%。因此,對於製造商和零售商來說,有必要考慮渠道下沉和西部開發,以抵消其他地區增長緩慢的影響。
本土零售商表現優於國際零售商
2016年國際零售商整體增長緩慢,從2015年的12.1%下降到11.9%。
其中,家樂福關閉盈利不佳的門店,並積極發展小型業態模式,但其市場份額下跌並沒有停止;沃爾瑪整體表現有所恢復,從2015年的4.8%恢復到4.9%,2016年沃爾瑪更關注其業務在內陸地區的發展,大膽實踐O2O戰略,並擴展山姆會員店的數量;高鑫零售從7.5%擴大到7.8%,進一步穩固其領先地位。
相比國際零售商,本土零售商表現較為出色。據統計,永輝超市2016年新增79家新店,成為增長最快的零售商。通過主攻生鮮類,多品牌業態模式,以及物流建設,永輝已經超越百聯集團,成為現代渠道中的第五大零售商,繼而挑戰家樂福的市場地位。
現代通路中的主要零售商占有率–中國城市
超過一半的中國城市家庭網購快速消費品
數據顯示,2016年,53.5%的中國城市家庭通過電商渠道購買過快速消費品,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也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進行周末的家庭用品採購,並且傾向通過電商渠道購買小眾,高端和進口商品,這些都推動快速消費品在電商通路的增長,年銷額增長達到54%。 移動端購物愈來愈成為電商通路主要的發展引擎,加速網購在下線城市的發展。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最新報告指出,電商的滲透率在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達到65.8%,在省會級市達到57%。而在縣級市及縣城,電商滲透率的增長也達到了29.3%, 物流網絡的發展和移動購物的快速普及功不可沒。
展望2017:新零售時代已然來臨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預測,純電商經營模式將在10年內消失。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區域零售商三江購物32%的股份,和中國最大實體零售商蘇寧的聯合;沃爾瑪增持京東,以開拓新銷售渠道並提升線上線下的融合。越來越多的線上零售商開始希望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打造便利高效的購物體驗。線上零售與線下實體零售的有機融合(OAO)將成為未來的增長模式。
盒馬鮮生是近年崛起的一家實踐新零售模式的線上線下雙店經營的生鮮零售超市。盒馬鮮生在主打生鮮及提供店內餐飲服務外,同時也為顧客提供APP下單的選擇,實現「五公里範圍,半小時送達」的快速配送體驗,很好地平衡了顧客需要的便利與效率。
大賣場亟待改革。中國購物者青睞十多年的模式在2016年銷售額僅增長1.3%。未來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單純的降價和促銷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提供全新人性化店內體驗成為大賣場恢復吸引力的關鍵。比如顧客教育,產品組合,甚至更多有創意的跨界營銷。
當然,大賣場模式在下線城市依然有增長機會,尤其是在西部地區,依然有門店擴張的潛力。
在雙速前行的快速消費品市場,品類和品牌增長日趨分化,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至關重要。開新店雖然能夠帶來新顧客,但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讓零售商必須重新審視如何為更加精明並精通科技的中國消費者提供價值。
未來,應大膽地進入多業態發展模式以及多品牌戰略來區隔不同的需求。同時,積極部署移動技術和增強數位化店鋪的能力,打造新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