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行業監測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現制飲品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但頭部品牌門店數量占比已超40%,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開篇引言
當朝陽大悅城頂樓的高端咖啡品牌Seesaw突然閉店時,消費者直觀感受到茶飲市場的劇烈震盪。2025年,現制飲品賽道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高端品牌收縮戰線、連鎖巨頭加速下沉、價格戰持續蔓延。數據顯示,全國在營茶飲門店數量同比減少3%,而頭部五強品牌的總門店數卻增長18%。這場行業洗牌背後,是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的終極對決。
2025年的茶飲市場呈現兩極分化態勢:高端品牌加速退場,而規模化企業通過價格戰鞏固優勢。以Seesaw為例,其門店數量從2023年峰值的165家驟降至目前僅剩64家(且半數集中在上海),折射出高端定位在成本壓力下的脆弱性。與此同時,瑞幸咖啡憑藉超2.3萬家門店和持續9.9元促銷活動,在2024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8%,營業利潤達10億元。這種"以量換價"的策略正重塑行業格局。
消費者選擇呈現明顯低價傾向:過去四年間,單價超過20元的飲品消費占比從33%暴跌至4%,1520元區間產品成為主戰場。這種趨勢倒逼品牌調整策略——喜茶暫停事業合伙人拓展、庫迪咖啡推出"3萬元開店"模式卻遭遇設備折舊與帳期問題。數據顯示,某連鎖品牌的加盟商回本周期已從1年延長至23年,而蜜雪冰城通過自建供應鏈將單店加盟成本控制在50萬元以內,反而獲得更穩定的市場滲透力。
當前TOP5茶飲品牌的總門店數已超6萬家,其中瑞幸與蜜雪冰城分別以2.3萬和3.86萬門店占據絕對優勢。這種規模帶來的不僅是採購成本降低(咖啡豆採購價可壓低15%20%),更形成數據驅動的選址網絡和人才虹吸效應。庫迪咖啡雖提出"5萬家店"激進目標,但其過長帳期(達8個月)與設備損耗問題暴露了單純追求數量的風險。行業分析師指出:未來三年將出現"兩極分化"——要麼具備全產業鏈控制力的巨頭持續擴張,要麼轉向特色化小眾賽道。
在一線市場競爭飽和後,縣域市場成為必爭之地。數據顯示中國現存1301個縣級行政單位中,頭部品牌覆蓋率不足40%。瑞幸通過"咖啡+輕乳茶"組合推出9.9元套餐,在三四線城市單店日均訂單量提升27%;霸王茶姬採用搖號制分配熱門區域點位,卻導致加盟商需等待數月才能獲得開店資格。這種渠道爭奪戰中,標準化程度成為關鍵:蜜雪冰城通過統一供應原料實現縣域門店同質化率超95%,而區域性品牌因供應鏈短板逐漸退出競爭。
結語:茶飲行業的生存法則已清晰可見
2025年的茶飲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重構。價格戰推動行業平均客單價持續下探,規模效應加劇資源向頭部集中,下沉市場的爭奪從點位搶占轉向供應鏈比拼。在這個"高增長、低利潤"的新常態中,只有那些能將規模化優勢轉化為成本控制力,並構建差異化競爭力的品牌,才能在洗牌期站穩腳跟。而對於加盟商而言,在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市場環境下,選擇已不再是追逐超額收益,而是如何通過綁定強勢品牌來降低生存不確定性。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