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中醫藥在國家戰略和民眾健康需求中占據重要地位。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行業注入強心劑。該文件提出覆蓋資源保護、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八大領域共21項重點任務,並明確到2025年中藥工業數位化水平顯著提高,優質中藥材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市場分析指出,疊加政策紅利與消費復甦預期,中藥板塊有望在2025年二季度迎來業績拐點,行業整體發展路徑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提升的新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中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意見》將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列為首要任務,提出編制全國中藥資源保護規劃,完善藥用野生動植物分級保護制度。針對珍稀資源短缺問題,計劃開展繁育替代技術攻關,並建立礦物藥合理使用清單。同時強調發展中藥材現代種業,研究制定種子管理辦法,推動建設高質量良種繁育基地。數據顯示,我國已啟動10個重點中藥材品種的種質資源庫建設,未來三年將新增優質種子種苗生產基地30萬畝。
政策明確支持培育中藥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併購重組整合資源,並首次提出打造民族藥特色產業高地。在工業端推進數位化轉型,要求建設10個以上智能工廠和綠色工廠示範項目。特別強調"中藥+"產業延伸策略,推動保健食品、食藥物質等衍生品開發,預計到2025年相關產品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
為提升藥品臨床價值,《意見》要求優化集中採購政策實現優質優價,並探索中成藥全過程賦碼監測。在研發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計劃推出1015個針對重大疾病的中藥創新藥,同步推進古代經典名方製劑上市進程。品牌建設方面將實施商標戰略,培育3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老字號企業,通過文化傳承與智慧財產權融資推動品牌價值提升。
文件提出強化醫療機構中藥製劑調劑使用,支持基層共享中藥房建設,並完善基本藥物臨床指南指導體系。醫保支付方面強調保持中藥特色優勢,對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給予優先審評審批。分析顯示,2025年全國公立醫療機構中成藥採購金額預計達1800億元,其中道地藥材和經典名方製劑占比將提升至45%以上。
總結來看,《意見》構建了覆蓋資源保護、生產製造、科技創新到市場應用的完整政策閉環。隨著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完善和數位化轉型加速,中藥產業正從傳統製造業向現代健康服務業升級。2025年既是政策見效的關鍵窗口期,也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重要轉折點,在消費復甦與創新藥放量雙重驅動下,兼具資源掌控能力、研發創新能力及品牌溢價優勢的企業將率先把握髮展紅利,推動中醫藥實現傳承創新發展目標。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中藥材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後續工業端成本改善值得期待。2025年1月份起,中藥企業渠道庫存陸續清理完畢,春節期間電商活動頻出,消費者購買力較強,電商平台中藥品類銷售額普遍實現同比高增速。受益於政策扶持和人口老齡化加速,預期未來整體中藥行業需求仍持續向好,行業整合加速,龍頭有望強者恆強。
據統計,A股中藥行業上市公司數量超70家。截至3月20日收盤,中藥股合計A股市值達到8904億元。今年以來中藥板塊二級市場走勢平淡,累計漲幅超10%的僅7隻股票,分別是康惠製藥、大唐藥業、啟迪藥業、ST目藥、生物谷、長藥控股、ST百靈。已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按照年報、業績快報、預告淨利潤下限(無下限則取公告數值)計算,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含扭虧為盈)的中藥股有13隻,其中金花股份、ST目藥、ST百靈淨利潤扭虧為盈。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3月20日收盤,滾動市盈率(PE)低於20倍,同時市淨率(PB)低於2倍的中藥股有11隻。以3月20日收盤價與2024年以來高點相比,這11股中,回撤幅度超20%的有5隻,分別是康緣藥業、濟川藥業、壽仙谷、千金藥業、仁和藥業。(數據寶)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