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中,IMF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相較2024年10月的預測上調了0.1個百分點;2026年全球經濟增速同樣為3.3%,與2024年10月的預測一致。全球平均通脹率正在下降,預計2025年為 4.2%,2026年為 3.5%。報告指出,世界經濟正在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增長勢頭,但是各經濟體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在不斷拉大。在已開發國家中,歐元區的經濟增速較慢,預計2025年經濟增速為1%,制約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製造業疲軟,消費者信心低落,以及能源價格衝擊。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在2025年為4.2%,受到貿易領域等相關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很多國家的需求呈現疲軟態勢,但預計未來相關不確定性會逐漸減弱,經濟活動會逐步增強。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經濟學家認為,包括巴基斯坦和烏克蘭在內的22個財政困難國家近年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淨收入的最大來源,其繳納的款項超出了該組織的運營成本,導致這個原本受託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在此是運作良好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機構實際上在要求那些幾乎無力支付自身帳單的國家為世界其他國家買單。這種不合理事態是IMF附加費政策的結果。他們認為,附加費既不能確保還款,也不能保障IMF的財務狀況,其主要影響是在各國最無力償還債務時加重其負擔,這違背了創立IMF的初衷——提供反周期融資。他們表示,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徹底取消附加費。如果這在政治上不可行,改革可以包括對總利率(基礎利率+附加費)設定上限。這樣IMF就可以減少施加給債務國的額外負擔(特別是在貨幣緊縮的情況下),而附加費也能隨著IMF基礎利率的提升而減少。(第一財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人工智慧(AI)正像海嘯一樣衝擊全球勞動力市場;未來兩年,AI可能會影響發達經濟體60%的工作崗位和全球40%的工作崗位。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如果管理得當,AI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但它也可能導致更多的錯誤訊息,還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