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疫苗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疫苗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支柱,在疾病防控與人類健康領域持續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國在疫苗研發能力提升、免疫規劃體系優化及產業國際化進程中取得顯著進展。隨著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疫苗行業正加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同時面臨全球化競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疫苗接種覆蓋率持續擴大,免疫規劃體系不斷優化。當前,包括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在內的多種新型疫苗被逐步納入國家或地方免疫計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已實現2價HPV疫苗與13價肺炎結合疫苗的國產化突破,為全民健康提供了更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業內專家指出,到2030年我國將構建更加完善的多層疫苗接種網絡,通過單針免疫程序優化、聯合疫苗研發等創新手段,進一步提升重點人群防護效率。
國內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需應對國際標準的差異性要求。以HPV疫苗為例,部分國家已採用單劑次接種方案,而我國現有產品仍以多針程序為主。這要求企業通過開展本地化臨床試驗、調整免疫策略等方式增強競爭力。行業觀察顯示,建立符合ICH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已成為出海企業的核心任務,同時需在安全性、有效性及接種便利性方面構建技術護城河。
為突破跨國註冊壁壘,企業正探索"技術輸出+本地合作"的創新模式。通過向合作夥伴轉讓灌裝工藝、質量檢測等關鍵技術,並建立標準化認證互認機制,可有效降低海外生產成本。數據顯示,我國已與多國開展疫苗聯合研發項目,涉及呼吸道傳染病、新發突發疫情等多個領域。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中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影響力,也幫助發展中國家構建自主生產能力。
總結而言,我國疫苗行業正通過免疫規劃體系升級築牢國內健康屏障,在全球化進程中則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突破市場瓶頸。從國產替代到海外布局,從單產品競爭到生態共建,疫苗產業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未來隨著研發管線持續豐富、國際合作網絡不斷完善,中國疫苗將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疫苗行業整體批簽發次數為697批次,同比下降14%。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和肝炎疫苗同比增幅較大,脊髓灰質炎疫苗、帶狀皰疹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和HPV疫苗同比降幅較大。研發方面,腫瘤治療性疫苗成為疫苗適應症拓展的熱點領域,國內研發處於起步階段;而傳統重磅疫苗管線國內布局企業較多,競爭格局趨於激烈。預計2025年,重磅疫苗品種在低基數下有望恢復銷售增長趨勢,推動企業業績改善。創新疫苗管線持續推進,將為企業帶來未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潛在的出海機會。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