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近期一項覆蓋405家保險公司高管的調查顯示,在通脹壓力回升、地緣政治緊張和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多重影響下,行業投資重心持續向另類資產傾斜。受訪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超過14萬億美元,約占全球保險業總規模的一半,其決策動向為市場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調查顯示,52%的保險公司將通脹威脅列為當前最大的宏觀風險,較2024年的42%顯著上升,接近2023年峰值水平。緊隨其後的是美國經濟放緩/衰退(48%)、信貸及股票市場波動(47%)以及地緣政治衝突(43%)。這一結果表明,在美聯儲加息周期尾聲與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疊加的背景下,保險機構對價格穩定性的關注度再度升溫。
儘管宏觀經濟環境複雜化,但私募信貸仍以61%的支持率連續第二年成為最受看好的資產類別。58%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對私募信貸的投資,遠超高收益債券(28%)和二級市場私募股權(30%)。這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在尋求穩定回報的同時,通過多元化布局降低傳統市場的波動影響。
對於標普500指數的年度表現,83%的受訪者預計其將實現正收益。具體來看,50%認為漲幅將在5%10%區間內,僅15%預測超過10%。儘管如此,仍有17%的保險公司計劃增加對美國股票的配置權重,而歐洲股市的關注度則相對較低(10%)。這種謹慎樂觀的態度凸顯了機構在權益資產中的選擇性布局邏輯。
面對多重不確定性,保險資產管理者普遍強調需平衡收益潛力與組合韌性。私募股權(55%)和美國股票(57%)等高流動性和成長型資產的偏好上升,顯示出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同時追求超額回報的需求。行業專家指出,通過分散化投資策略、優化信用敞口以及強化流動性儲備,可有效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總結
本次調查顯示,在通脹壓力回升與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夾擊下,保險資產管理的核心邏輯正經歷關鍵轉變:一方面聚焦於私募信貸等另類資產以提升風險調整後收益;另一方面通過多元化布局對沖傳統市場的波動。隨著機構持續加碼非公開市場投資,未來保險行業或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資產管理格局向更高層次的結構化配置演進。
JPMorgan策略師稱,全球範圍內,小盤股和中盤股的資產管理規模正在下降,且它們依然處於被嚴重低配的狀態。由Eduardo Lecubarri領導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過去12個月裡,約有65%的這類基金表現遜於其基準指數。報告指出,這類基金的回報率與大盤股同類基金相似。報告還表示,這些基金的現金水平已接近低位。
摩根資產管理稱日本央行短期內將避免再次加息,進一步收緊政策可能要取決於美國經濟的走向。「日本央行實際上有再次行動的路徑,但那是一條美聯儲降息並設法穩定住美國經濟的道路,」該公司全球利率主管Seamus Mac Gorain指出。「當然,如果美國陷入衰退,路就堵死了。」摩根資產管理押注日本短期和長期國債收益率差將縮小。
路博邁集團首席運營長安迪·科馬羅夫(AndrewS.KOMAROFF)6月20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路博邁在中國已經運營了超過15年,在這段旅程的每個階段,其得到了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以及上海市政府,特別是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陸家嘴管理局的持續合作與鼓勵。他相信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正處於一個令人興奮的拐點。(上海證券報)
瑞銀資產管理資深基金經理Kevin Zhao稱,他們看好買入德國債券避險,因為法國極右翼勢力如果在議會選舉中崛起,將對歐洲的團結構成根本性挑戰。Zhao表示,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得勢將慢慢撕裂歐洲的團結,該黨在選舉中表現強勁可能會導致法國乃至整個地區的政治分裂。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達68.1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29.2萬億元,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5.98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5.82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5.05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2707億元,私募基金規模19.89萬億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規模1.95萬億元。(新華社)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