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 內容詳情
資產管理行業分析
 資產管理 2017-12-06 10:37:53

  資產管理從廣義上來說,是指投資者將資產投資於相關市場的行為和過程,既可以是投資者管理自己的資產,也可以是受託人管理他人的資產。隨著貨幣供給加速和中國居民財富積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擁有近百萬 億元規模。以下對資產管理行業分析。

資產管理行業分析

  2017-2022年中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資金來源機構為產業上游機構,以銀行為典型代表,主要利用客戶渠道吸納資金;投資管理機構為中下游機構,以基金為典型代表,主要負責資金具體運作管理,實現收益;通道機構處於產業下游,以券商為代表,為銀行等其他機構提供交易便利。

  目前,中國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機構包括銀行、基金、信託、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2012年末,整個資產管理行業26萬億元的管理規模中,信託、保險資管、銀行理財三足鼎立,各自的規模均超過7萬億元;基金和券商資管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3.62億和1.89億元。從發展速度看,銀行理財和信託快速增長,過去5年的複合增長率分別超過70%和50%;券商資管增速最快,複合增長率達74.65%;保險資產穩步增長,複合增長率達20.44%;基金業受近幾年股市低迷的影響,發展較為遲緩,複合增長率僅為1.99%。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在短時期內取得了輝煌成績,但與成熟市場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規模占GDP的比重偏低。歐美國家的資產管理規模通常占GDP的60%左右,雖然「失去的二十年」導致日本的資產管理規模(AUM)不斷縮水,但其規模占GDP的比重仍保持在7%以上。目前,中國的這一比值僅為2.17%,這表明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初始階段,而未來保持快速增長的機率較高,發展空間仍很廣闊。

  二是品種過少。當前,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尚未建立。雖然投資者出於「負利率」隱憂而對理財和資產管理產品的需求較大,但市場中的可投品種很有限。除了傳統的股票、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產品之外,衍生工具、大宗商品及另類投資產品乏善可陳,而後幾類投資產品恰恰與傳統投資的相關性較低,因而能夠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由於缺乏有效對沖工具的投資,對客戶而言,投資本質上成為一種「賭博」。

  三是服務不足。在中國,資產管理常被稱為「代客理財」,客戶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通常僅包含簡單的風險測評,而並未考慮不同投資群體的差異化特徵,其投資策略和標的資產也缺乏透明度,往往難以滿足客戶的理財目標。反之,成熟市場的資產管理更注重「差異化服務」理念,它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委託人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限制條件等因素,為客戶量身定做組合方案,並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從而實現委託投資效用最大化。

  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成長,新興市場國家資產管理領域保持了快速發展。其中,亞洲資產管理業規模年均增長率高達25%,拉丁美洲為20%,中東和非洲為10%,日本和澳大利亞為8%,歐洲為7%,北美洲則僅有6%。從市場份額看,美國在全球市場中幾乎占據半壁江山,歐洲占比約為30%,亞洲占比約為12%。由此可見,當前歐美市場仍是主要的資金聚集地。不過,市場普遍預計,未來幾年新興市場的管理資產規模占比有望突破25%。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資產管理相關研究報告
資產管理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