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 環保 內容詳情
綠色貿易崛起:新引擎驅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綠色 2025-03-24 23:16:23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在"雙碳"目標與全球經濟轉型的雙重推動下,綠色貿易已成為連接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戰略性紐帶。中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16次提及"綠色"概念,較上年增加兩次,並明確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一政策導向為綠色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此背景下,中華環保聯合會成立的綠色貿易促進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綠貿委")正通過國際化智庫建設與規則制定,助力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新高地。

  一、政策驅動:綠色貿易成為國家戰略支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綠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將綠色發展提升至國家治理高度,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6次強調"綠色發展",較前一年度增加兩次。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14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綠色貿易占比持續攀升。綠貿委作為新生的行業組織,其核心使命是構建國際化的綠色發展話語體系,推動形成符合中國產業特色的綠色標準與認證機制。

  二、出海賦能:破解企業國際化發展壁壘

  隨著中國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2024年貿仲委受理涉外案件達758件,爭議金額突破811億元。這些數據折射出跨國經營中的綠色貿易合規風險日益凸顯。綠貿委通過建立國際標準對接機制,幫助企業精準把握不同市場的環境法規要求,例如協助製造業企業優化碳足跡管理、指導消費品品牌完善供應鏈ESG評估體系,從而降低法律糾紛與市場准入成本。

  三、協同發展:ESG成綠色轉型核心工具

  在綠色貿易實踐中,ESG(環境、社會、治理)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指標。某運動服飾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垂直ESG管理體系,在2024年實現MSCI評級連升三級;某啤酒集團六家工廠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其碳中和實踐直接帶動出口訂單增長15%。這些案例印證了ESG與綠色貿易的協同效應:企業通過降低能耗、優化排放等環境指標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同時社會價值創造能力也為企業贏得更多政策支持。

  四、規則重構:爭奪全球治理話語權

  當前國際綠色貿易標準仍處於碎片化狀態,歐美國家主導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已對中國光伏、鋼鐵等行業形成約束。綠貿委通過參與國際低碳規則制定,正推動建立體現中國產業特色的認證體系與技術規範。這種制度性創新不僅有助於企業規避合規風險,更重要的是通過標準輸出將"中國製造"轉化為"綠色智造"的競爭優勢。

  總結來看,綠色貿易正在重塑全球經貿格局。從政策引導到標準建設,從企業實踐到規則制定,一個以ESG為內核、以低碳轉型為導向的新型國際貿易體系已初現雛形。隨著中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持續提升,綠色貿易不僅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更將推動全球經濟向包容性、可持續的方向加速演進。數據顯示,2025年新茶飲品牌出海熱潮升溫、運動服飾企業海外擴張提速等現象,正預示著中國企業在全球綠色經濟中占據更大份額的未來圖景。

延伸閱讀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鎮:要根據實際需要加快建立地方「兩非」「兩資」退出綠色通道(20250314/18:37)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鎮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5年第一次專題推進會上強調,地方國資委要更加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在本地形成更多發揮支柱作用的實體企業。要根據實際需要加快建立地方「兩非」「兩資」退出綠色通道。東北地區、對口合作機制相關地區和相關中央企業要積極推進新時代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振興專項行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證券時報)

國泰君安:首予新天綠色能源「增持」評級,目標價5港元(20250312/15:53)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市場認為新天綠色能源(0956.HK)風電資產並無獨特競爭優勢,新能源加速市場化背景下機組盈利能力將持續下滑;我們認為公司風電資產資源稟賦優異,且機組主要集中區域新能源入市政策較為友好,公司存量及新投產風電機組盈利能力均有望超預期。優質風電資產有望加速擴容:公司新能源開發較為審慎,集中於優質風電項目開發,「十四五」前期新增新能源裝機數量較低。公司當前老舊風場改造項目及河北省海上風電項目資源儲備充裕,有望迎來新一輪優質風電開發建設加速期。結合行業可比公司相對估值,給予公司目標價5.00港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綠色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