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行業的大體環境信息
根據PEST分析模型以及對行業研究經驗對綠色行業在國際和國內的經濟環境全面深入分析,分析綠色行業政策和相關配套動向。為企業、投資者、創業者、本行業能夠把握綠色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做出一個判斷,通過企業營銷的努力來適合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達到一個預期的目標。
2、綠色行業競爭環境的分析
報告大廳依靠全面的資料庫資源,通過數據分析綠色行業在市場競爭情況和市場的供求現狀。為安全行業提供發展規模、速度、產業集中度、產品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產品價格、效益狀況等重要的信息,並且為安全行業研究預測未來幾年安全行業市場的供求發展趨勢。綠色行業主要上下游產業的供給與需求情況,主要原材料的價格變化及影響因素,綠色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趨勢,與國外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差距,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等;
3、綠色行業微觀市場環境分析
了解綠色行業當前的市場情況、市場規模和市場的變化競爭情況。能夠為綠色行業的企業、投資者提供企業規模、財務狀況、技術研發、營銷狀況、投資與併購情況、產品種類及市場占有情況等;
4、綠色行業的客戶需求分析
主要是研究綠色行業消費者及下游產業對產品的購買需求規模、議價能力和需求特徵等,綠色行業產品進出口市場現狀與前景,綠色行業產品銷售狀況、需求狀況、價格變化、技術研發狀況、產品主要的銷售渠道變化影響等,企業的重點分布區域,客戶聚集區域,產業集群,產業地區投資遷移變化;
5、綠色行業發展關鍵因素和發展預測
分析影響綠色行業發展的主要敏感因素及影響力,預測綠色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綠色行業的進入機會及投資風險,為企業、投資者、創業者、制定行業市場戰略、預估行業風險提供參考。
總結:綠色行業研究是靠我們專業人員的精心分析以及強大的數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綠色行業為主線,全面整合安全手行業、市場、企業等多層面信息源,依據權威數據和科學的分析體系,在研究領域上突出全方位特色,著重從行業發展的方向、格局和政策環境,幫助客戶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準確把握安全手行業發展趨勢,尋找最佳投資機會與營銷機會,具有相當的預見性和權威性。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中日經濟金融合作」平行論壇上表示,中日兩國在全球經濟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兩國可以深化綠色低碳合作,共享技術與政策經驗,共同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上證報)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開。國能中電能源集團董事長,盤古智庫執行理事長白雲峰演講。 在白雲峰看來,氫電耦合是值得推崇的儲能方式。「制氫很容易,用氫也相對比較容易,氫的難點在過程端,儲、運、配,這是氫氣最難的問題。怎麼辦?轉化成甲醇或者合成氨都可以。」他表示,對中國來講,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綠色甲醇。一噸綠色甲醇現在的價格在6000塊錢左右,生產成本大概達到三四千塊錢,還是有盈利空間的,而且甲醇的儲運成本非常低。
「2024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開。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大會並發表以「用『三省』理念滿足客戶綠色需求」為主題的演講。盛瑞生表示,近期政策發力方向更多落腳在居民消費,結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提升更高層次的超大經濟體內循環。在盛瑞生看來,綠色低碳的消費趨勢會有很大空間,這也是從生產型社會轉向消費型社會的必由之路。
深圳證券交易所10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市綠色低碳領域上市公司近400家,總市值超6萬億元,占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0%。(新華社)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但在實際過程中,綠色建築的發展仍面臨成本、技術、市場接受度等諸多挑戰,如何進一步推進綠色建築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建築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金融沙龍(第四期)上接受專訪時表示,綠色建築的發展需要政府、行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崔愷強調,綠色建築不僅要求建築設計的綠色達標,更是涉及整個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要實現綠色建築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政策、技術、市場和監管等多個層面進行綜合施策,推動綠色建築從理念到實踐的轉變。(21世紀經濟報導)
隨著綠色轉型深入,各國採取了多種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這些措施範圍廣泛,既有環保目的,也會帶來產業和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專家指出,目前為止,綠色補貼更多的是一個政策概念,主要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補貼,近年來爭議一直存在。近期,WTO副總幹事張向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補貼,WTO有自己的規則,但是面臨目前的新情況,即什麼是綠色補貼,各方沒有共識。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需要大家坐下來討論什麼是綠色的補貼,什麼是不好的補貼,但目前並沒有這麼一個條件,可能需要等到一定的時機成熟,大家不得不討論(該議題),而不是靠搞雙邊貿易摩擦或者單方面的行動,這就可能需要一個曲折的過程。」他解釋道。(第一財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綠色燃料的成本很大程度取決於氫源和碳源的成本,制氫主要取決於綠電的價格,碳源成本主要取決於生物質和碳捕集的成本。「綠色燃料的成本,不能僅從內部看,還要從外部看;不能僅從靜態看,更要從動態看,更要看全球碳約束,如:歐盟碳關稅、碳配額及碳獎懲等的影響。同時,綠電的成本,還要考慮綠電的零邊際成本特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9月7日在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應對變化的世界」上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並不僅僅是坐而論道,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數以萬億計的研發和產業投資已經投下去了,如果長期目標動搖或後退甚至放棄,所涉及的不僅是理念和價值觀問題,更是巨大的利益問題。他表示,新技術、新產業對原有技術和產業的替代速度應相應加快,這將有利於企業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增加研發投入。「我們現在走到這一步以後,不加速(轉型)很多企業就要關門了。」他強調,發展中的問題應該也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和更好更快的發展加以解決,慢發展和不發展才是更大的問題。
6月19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中國綠色金融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是還面臨很多挑戰,仍然存在諸多不平衡問題。
國泰君安董事長朱健6月19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希望能夠深化境內外業務合作,加強中歐市場的對接,更好發揮綠色金融資源配置的功能,共同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