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瀋陽市以集成電路裝備產業為核心突破口,通過重大項目集群化推進與產業鏈精準布局,在半導體材料、高端設備製造等領域持續發力。隨著賀利氏石英新工廠竣工等標誌性項目落地,瀋陽正加速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為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3月25日,賀利氏集團在瀋陽投資建設的全球最大半導體石英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該工廠專注於高純合成石英材料研發與生產,同步設立創新中心以應對先進位程工藝需求。作為集成電路裝備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其本地化產能提升將顯著增強產業鏈韌性,並帶動周邊配套企業協同發展。該項目是瀋陽2024年重點推進的74個集成電路裝備項目之一,預計總投資規模達382億元,覆蓋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及關鍵材料等多個環節。
經過持續產業培育,瀋陽已形成以整機設備和核心零部件為特色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代表性企業包括拓荊科技(薄膜沉積設備)、芯源微電子(塗膠顯影設備)及富創精密(半導體精密零部件),共同支撐起本地產業鏈的完整性。2023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超45%,凸顯出技術突破與產能釋放的疊加效應。當前,瀋陽正依託龍頭企業優勢,吸引北京、深圳等地優質項目落地,進一步強化區域協同創新能力。
瀋陽圍繞「核心研發+多點支撐」的空間布局,構建起差異化發展的產業生態:
渾南片區(北方芯谷)聚焦薄膜沉積設備、真空機械手等高端裝備;
瀋北片區深耕後道劃磨設備與微處理器設計領域;
鐵西片區以漢科、賀利氏為龍頭,打造半導體石英材料全國性生產基地。
這種分區協作模式不僅避免同質化競爭,更通過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形成規模效應。例如,賀利氏新工廠的投產將直接服務本地設備製造商,降低物流與供應鏈成本。
近期瀋陽多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芯源微高端晶圓處理設備項目投資10億元,建成後可提升國產塗膠顯影設備市場占有率;
拓荊科技產業化基地總投資20億元,產能擴大4倍後將更好滿足國內晶片製造企業需求。
這些項目的實施標誌著瀋陽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集成」,通過強化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推動集成電路裝備國產化水平再上新台階。
總結
瀋陽以超380億元投資規模推進74個集成電路項目,不僅彰顯了其在半導體裝備領域的戰略雄心,更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區域協同創新和重大項目集群落地,加速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隨著賀利氏石英工廠等標杆項目的投產運營,瀋陽正從東北老工業基地向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高地轉型,為我國晶片製造核心環節提供重要支撐力量。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優化,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4成。機電產品出口11.03萬億元,增長8%,占出口總值的59.3%。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43.4%,集成電路、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22%、22.5%、15.5%。此外,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13萬億元,增長2.8%。
海關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5%。其中,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9.01億噸,增加4.8%;鐵、鋁等金屬礦砂11.38億噸,增加4.9%。同期,集成電路、汽車零配件進口值分別增長13.5%、4.6%。消費品進口超過1.3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30%。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製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0%,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9和4.4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6%;股份制企業增長6.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5%;私營企業增長5.9%。分產品看,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6.3%、33.6%、17.3%。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