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近期發布重要通知,明確2025年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集成電路企業、項目及軟體企業的清單制定細則。這一舉措旨在通過精準分類管理,強化對關鍵領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通知聚焦技術先進性與產業需求導向,細化了不同規模和技術節點企業的支持標準,並首次將更多細分領域納入稅收優惠範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若干政策》第一條要求,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或項目需滿足線寬技術指標:線寬小於28納米(含)、65納米(含)和130納米(含)的生產企業或項目將進入專項清單。其中,更先進位程的企業可享受更長期限的稅收減免政策,強化了對前沿技術突破的支持導向。
通知進一步擴展優惠政策適用範圍,納入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並特別強調對邏輯電路、存儲器等細分領域企業的支持。線寬小於65納米(含)的邏輯電路和存儲器生產企業,以及線寬小於0.25微米(含)的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均被列為政策重點扶持對象。
為保障供應鏈安全,通知首次將集成電路產業的關鍵材料與零部件生產明確列入清單範疇。具體包括靶材、光刻膠、掩模版等12種核心產品,並特別強調8英寸及以上矽單晶和矽片的國產化支持。此舉通過稅收減免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加速關鍵環節國產替代進程。
針對集成電路領域具有全局帶動效應的重大項目及承建主體,通知建立了專項清單管理制度。這類項目將獲得更綜合性的政策組合支持,涵蓋進口設備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多維度優惠措施,體現國家對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系統性布局。
此次新政通過細化技術指標分類和擴展產業覆蓋範圍,構建了更具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既延續了對先進位程企業的長期扶持,又將封裝測試、化合物半導體等細分領域納入政策框架,同時強化關鍵材料與設備的自主保障能力。這些舉措不僅為行業技術創新提供持續動力,更通過清單化管理確保政策精準落地,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優化,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4成。機電產品出口11.03萬億元,增長8%,占出口總值的59.3%。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43.4%,集成電路、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22%、22.5%、15.5%。此外,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13萬億元,增長2.8%。
海關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5%。其中,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9.01億噸,增加4.8%;鐵、鋁等金屬礦砂11.38億噸,增加4.9%。同期,集成電路、汽車零配件進口值分別增長13.5%、4.6%。消費品進口超過1.3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30%。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製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0%,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9和4.4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6%;股份制企業增長6.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5%;私營企業增長5.9%。分產品看,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6.3%、33.6%、17.3%。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