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環保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2024年,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約11.49億元,同比增長7.33%,但淨利潤僅為0.43億元,同比下滑69.25%。這一業績表現與其股價的強勁走勢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該企業的業績下滑並非偶然,而是與其業務結構密切相關。其核心業務之一——高硫石油焦制氫灰渣綜合利用項目,雖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毛利率卻大幅下滑。2024年,該項目的環保危廢處置服務收入為6.63億元,占總營收的57.73%,但毛利率從2023年的33.87%下滑至23.5%。
更為關鍵的是,該項目高度依賴單一客戶。2024年19月,由於灰渣接收量減少,月均收入較上年下降,處置成本卻有所增長。如果未來該客戶的灰渣交付量或蒸汽採購量進一步降低,或者相關服務、產品價格下降,該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規模將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
除了環保危廢處理業務,該企業的另一大主營業務——催化劑產品,也面臨著盈利下滑的困境。2024年,由於成品油行業不景氣,國內煉油廠虧損和破產現象增多,導致催化劑產品業務的盈利能力持續降低。數據顯示,該企業資源化綜合利用產品業務的毛利率在2024年下滑了4.95個百分點。這種傳統業務的疲軟,進一步加劇了其整體業績的壓力。
儘管業績表現不佳,該企業的股價卻在過去一年內實現了驚人的漲幅。從2023年2月初的20.75元低點,一路飆漲至2024年3月底的154.41元,累計漲幅超過6.6倍。截至2024年4月23日,其股價仍高達132.2元,穩居所在省份股價榜首。
股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高硫石油焦制氫灰渣綜合利用項目的投產,二是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示範性項目的預期。然而,前者雖然短期內拉動了業績,但依賴單一大客戶的問題逐漸暴露;後者至今仍未正式投產,其實際效益尚待驗證。此外,該企業的研發投入並未隨著收入增長而顯著增加,最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39%、1.85%和2.13%,這對其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的可持續性提出了挑戰。
在傳統業務盈利能力下滑、環保危廢處理業務依賴單一客戶的情況下,該企業未來的盈利可持續性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儘管其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被市場寄予厚望,但該項目目前仍處於生產試運行準備階段,尚未產生實際效益。如果該項目無法如期投產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該企業的業績壓力將進一步加劇。
總結來看,這家環保科技企業的股價飆升與業績下滑形成了鮮明對比。其核心業務的高度依賴性和傳統業務的疲軟,為其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儘管市場對其新項目充滿期待,但實際效益仍需時間驗證。在環保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該企業如何平衡短期股價表現與長期業績增長,將成為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隨著價格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及治理機制逐步完善,電力、水務、燃氣等公用事業價格有望更加市場化;當前市場化程度低且價格顯著低於行業平均、低成本優勢突出的大水電有望受益,伴隨價格更加市場化預計將實現電價及收入提升;價格傳導滯後問題較為嚴重的水務、燃氣行業有望隨著價格調整機制的改善,帶動行業整體回報偏低、上游價格波動影響業績穩定性等問題的緩解。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