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人工智慧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科技變革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場景的日益拓展,人工智慧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對各個領域的滲透和影響也愈發深遠。四川在這一浪潮中積極作為,大力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為行業的前進注入了強大動力。2024 年,四川全省人工智慧產業營業收入超 1300 億元,同比增長超 25%,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模式和成果對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四川將人工智慧視為全省一號創新工程,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通過聯合高校、院所和企業,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共同致力於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在此過程中,四川積極布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目前已建成 7 個,還推動組建了 3 個創新聯合體。憑藉這些舉措,四川成功研製出多個重大創新成果和標誌性產品,為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提升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在省內發揮作用,還在全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慧領域產生了一定影響,吸引了更多的資源和關注匯聚到四川。
算力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支撐。四川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堅持算力、運力、數據一體推進,全力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高質量的算力供給。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和成都智算中心已建成並投入運行,為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同時,阿里雲智算中心等 18 個算力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建設中。這些不斷完善的算力設施,能夠有效滿足大模型、智能體等產品訓練推理的需求,為人工智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確保四川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算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為了讓人工智慧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四川持續打造豐富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公開發布的長虹雲帆等 34 個本土行業垂直大模型,覆蓋了多個行業領域,為企業和用戶提供了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在智能交通領域,攀西地區數字隧道智能建造等 2 個項目入選全國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這不僅展示了四川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的領先水平,也為相關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通過這些應用場景的打造,人工智慧技術在四川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四川為促進人工智慧產業鏈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計劃在 3 年內投入 12 億元,旨在打造一個 「科技攻關更聚焦、場景開放更豐富、算力供給更普惠、產業生態更完善」 的人工智慧發展環境。在政策的支持下,四川已集聚了 1300 多家人工智慧領域企業,基本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人工智慧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指出,成都作為核心區域,正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德陽、綿陽等 8 個省級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也在逐步成型。這些舉措進一步優化了四川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入駐,促進了產業的集聚和協同發展。
2025 年,四川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為全國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從創新驅動到算力建設,從應用場景拓展到政策保障與產業生態構建,四川全方位的發展策略使其在人工智慧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創新,完善算力基礎設施,積極拓展應用場景,以及出台有力的政策支持,四川不僅實現了人工智慧產業營業收入的高速增長,還構建了一個完整且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未來,四川有望繼續保持這一良好的發展態勢,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為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提供有益的借鑑,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