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電子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人工智慧行業分析:技術革新與全球價值鏈攀升
 人工智慧 2025-04-03 16:27:39

  2025年,人工智慧(A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和影響力持續擴大,成為推動各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全球價值鏈攀升中,人工智慧的作用愈發顯著。內資企業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了價值鏈的顯著攀升,縮小了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本文從人工智慧對內外資企業價值鏈攀升的影響、作用機制、溢出效應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人工智慧如何推動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

人工智慧行業分析

  一、人工智慧推動內資企業價值鏈攀升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在全球價值鏈中,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地位存在顯著差異。外資企業通常憑藉技術、資本和品牌優勢占據高附加值環節,而內資企業則多從事加工、組裝等低附加值環節。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內資企業通過引入人工智慧,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了價值鏈的顯著攀升。研究表明,採用人工智慧後,內資企業相較於外資企業獲得了更大的價值鏈攀升。具體而言,人工智慧水平每提高10個百分點,內資企業的價值鏈位置額外提升了0.02個百分點,從而驗證了人工智慧對內資企業價值鏈攀升的重要推動作用。

  二、人工智慧的產業內渠道作用

  (一)優化資源配置

  人工智慧作為重要的資本要素,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資本配置效率。研究發現,人工智慧顯著地提高了中低技術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但對高技術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影響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高技術行業本身高度資本密集,企業在人工智慧與其他資本要素間進行調整,並沒有顯著影響資本存量。

  (二)降低勞動力成本

  人工智慧通過勞動替代渠道降低生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智慧顯著地降低了高技術行業的單位產出的勞動力成本,同時提高了勞動力平均成本。低技術行業中,人工智慧對勞動力的替代效應不顯著,而中等技術行業中,人工智慧卻提高了勞動力成本。這表明人工智慧在不同技術行業中的勞動力成本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三、人工智慧的產業關聯渠道作用

  (一)產業集聚

  人工智慧通過產業集聚發揮溢出效應。研究發現,人工智慧顯著促進了中高技術行業的產業集聚,尤其是高技術行業。高技術行業技術疊代快、產品差異化明顯,企業間的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更為頻繁,從而更好地發揮了產業集聚的技術溢出和規模效應。低技術行業則因自然稟賦和環境政策等因素,產業集聚效應不顯著。

  (二)中間品價格

  人工智慧通過影響中間品價格發揮溢出效應。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智慧顯著降低了中低技術行業的中間品價格,但在高技術行業中,人工智慧的應用可能加劇了行業的壟斷,導致中間品價格上升。

  四、人工智慧的溢出效應

  (一)水平溢出效應

  人工智慧整體上具有顯著的水平溢出效應,能夠改善宏觀市場競爭環境,使同行業由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研究發現,人工智慧的水平溢出效應顯著為正,且在低技術行業中更為明顯。

  (二)垂直溢出效應

  人工智慧的垂直溢出效應在不同技術行業中的表現存在差異。在低技術行業中,人工智慧具有顯著的後向溢出效應,能夠帶動上遊行業的產能增加。而在高技術行業中,人工智慧的前向和後向溢出效應均為負,可能是因為高技術行業的壟斷性更強,企業通過智能化轉型加強了議價能力,對上下游企業產生了不利影響。

  五、異質性分析

  (一)國家異質性

  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外資企業、技術水平和要素稟賦上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發現,人工智慧顯著地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內資企業的價值鏈位置,但對已開發國家的影響不顯著。這表明人工智慧對發展中國家內資企業的價值鏈攀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時間異質性

  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價值鏈產生了重大衝擊。研究發現,金融危機後,人工智慧對內資企業的價值鏈攀升作用更為顯著,表明人工智慧能夠有效提升內資企業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能力。

  (三)科技創新異質性

  科技創新能力的差異影響了人工智慧的獲取方式和應用效果。研究發現,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落後的國家的內資企業通過進口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更好地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價值鏈的更大攀升。

  六、總結

  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內資企業通過引入人工智慧,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了價值鏈的顯著攀升。人工智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勞動力成本、促進產業集聚和降低中間品價格等渠道,推動了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此外,人工智慧還具有顯著的水平溢出效應和垂直溢出效應,對不同技術行業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未來,應繼續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充分發揮人工智慧的溢出效應,同時防範其帶來的社會風險,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人工智慧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