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筆者認為,在產業結構、競爭格局、技術發展等方面都將呈現新的趨勢。
產業結構
數字內容產品之間的差別將會逐漸減小,產業融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基於動畫特別是3D、4D的各類互動式數字內容產品將會成為數字內容產品的主流。遊戲、動畫、數字教育、網絡內容、電信增值等產業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標準的單元式產品將不斷被開發出來,數字內容產品將會向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數字內容產業集群的表現形式將分為三種:
首先,著力於外部規模
經濟和外部範圍經濟、不同性質的信息內容企業分享公共基礎設施並伴隨垂直一體化與水平一體化利潤、為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形成的以價格競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其次,從降低交易費用角度,建立在共同產業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經濟網絡關係,可以維持老顧客、吸引新顧客和生產者前來的產業集群;第三,從技術經濟學角度,建立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創新和擴散,實現產業和產品創新的產業集群。在世界經濟地圖上產業集群區域都顯現出異乎尋常的競爭力,其競爭優勢來源於生產成本、基於質量基礎的產品差異化、區域營銷以及市場競爭優勢等方面。產業集群將是數字內容產業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數字內容產業呈現專業化趨勢,建立在產業整合條件下的數字內容產業的專業化分工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並在世界一些信息已開發國家表現得尤為突出。內容產業的資金提供、文化保證、創意管理、商業運作模式、內容技術、內容編碼風格等均有明確分工。
同樣,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高技術化特徵將會越來越明顯,
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技術層面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產生巨大的驅動和促進作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數字內容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速度,提高數字內容產品的質量。
數位電視、手持終端、娛樂電影院、智能
兒童玩具、柔性顯示器件等都為數字內容產品的傳播提供了廣泛的載體,使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不斷增大。
隨著數字內容產業的全球性轉移,加工製造將會成為全世界的事情,數字內容產品製造技術的壟斷程度將會降低。技術壟斷將會從對專用技術的壟斷轉向對產權、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壟斷上來。企業可以利用智慧財產權壟斷、專利和版權、標準等工具,對其他國家及企業進行技術壟斷。
資源壟斷和行政壟斷將會成為繼技術壟斷之後的新型壟斷形式。例如我國的電信增值行業和
IPTV的經營權所有制度,就會導致資源壟斷現象,如果沒有SP或IPTV的經營權,就不可以進入產業的經營,並且,產業的經營權並不是競爭性平等獲得的,這樣就造成了資源壟斷。
數字內容在社會信息化進程中擔當著「神經中樞」的角色,它將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內容產業的廣泛應用,必將會引導從信息
製造業到信息
服務業、從生物技術到新材料再到光機電領域的發展,數字內容成為技術進步的一種市場推動力量。產品的信息化和數位化為嵌入式信息內容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成長空間,從大眾消費市場的移動設備、手持終端和信息家電,到產業市場的通信設備、工業自動化設備、智能化
儀器儀表,幾乎涵蓋每一個工業和服務業領域,產品從系統信息內容、支撐信息內容到各種應用信息內容。
數字內容產業與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既是催生內容產業的重要動力,也是內容產業存在與發展的技術基礎。數位技術為一切與數字文化內容傳播的有關部門提供了統一的平台。傳統的
傳媒、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以及計算機和網絡因而合為一體,不同形式媒體間的互換性和互聯性得以加強。無論是文件、照片、音樂、視像,還是語音對話,都可以通過同一終端設備或網絡傳送及顯示,從而使圖書、報刊、雜誌、音像、廣播、電視、電影等信息內容融為一種服務方式。(陳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