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國家"十四五"綜合貨運樞紐系統的關鍵節點,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正以超958公頃的總規劃面積和447.68億元總投資規模,構建覆蓋粵港澳、連結全球的物流網絡。通過鐵路、公路、航空與港口的多式聯運體系,該樞紐將實現貨物"半日達"運輸效率突破,並在2025年前完成一期主體工程建設,為大灣區產業升級提供現代化物流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位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區域的東部樞紐,依託增城西站與廣石鐵路網形成全國性鐵路路網節點。其19條內部道路與6條環繞高速構成立體交通體系,通過"公鐵海空"多式聯運實現空港、海港、陸港高效聯動。2024年已開行國際班列466列次,通達16個國家33個城市,成為廣東規模最大的國際班列平台。
1. 國際電商物流中樞(片區一)以高標倉儲與商務辦公融合,打造區域電商轉運中心;
2. 大宗貨物物流集散地(片區二)作為廣東最大鐵路貨運基地,提供跨境通關、保稅倉儲等一站式服務;
3. 冷鏈物流保障體系(片區三)建設60萬平方米冷鏈倉群,配置65℃至5℃全溫區存儲系統,確保生鮮醫藥高效流通;
4. 跨境電商物流樞紐(片區四)與鐵路口岸無縫銜接,形成"公鐵空聯運"的跨境交付網絡;
5. 綠色能源物流保障基地(片區五)採用創新技術為全域提供清潔、穩定的能源支持。
冷鏈一區作為重點工程將於2024年10月底建成,其23.8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內配置全球領先的氨+二氧化碳製冷系統。通過23℃低溫冷凍區、05℃恆溫冷藏區及超低溫生物樣本存儲空間的全溫層設計,實現生鮮食品、生物醫藥等特殊貨物的專業化倉儲運輸。該冷鏈體系將直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障每日超過1萬噸冷鏈物流需求。
通過智能化改造倉儲作業流程,樞紐正推進班列多式聯運流程再造。從貨物檢查到裝箱轉運的全流程數位化管控,將運輸時效提升30%以上。目前B型保稅區申報與集疏運道路網建設同步推進,預計"十五五"期間形成貫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智慧物流中樞。
【總結展望】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通過958公頃規劃面積的系統性布局,正將大灣區物流網絡升級為連結歐亞的高效通道。隨著冷鏈倉儲、跨境電商中心等核心設施逐步落地,其年貨運吞吐量預計突破千萬噸級規模。這一超級物流節點不僅強化了廣州作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更通過冷鏈物流保障、多式聯運創新等舉措,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到2025年全面運營時,將形成輻射華南、聯動全球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