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與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純度石英材料的戰略價值日益提升。自然資源部最新批准的第174號新礦種——高純石英礦,標誌著中國在關鍵資源自主保障上邁出重要一步。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全球光伏級和電子級石英砂需求將突破百萬噸規模,而中國計劃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在這一領域占據3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一目標的背後,是國產石英礦從資源發現、技術攻關到市場應用的全方位突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石英礦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4月10日,自然資源部宣布將高純石英礦列為我國第174號獨立礦種。該礦種的核心特徵是經選礦提純後二氧化矽純度不低於99.995%,可直接用於製造半導體晶圓和光伏單晶矽的石英坩堝。其主要產地集中在河南東秦嶺地區(2020年12月發現)與新疆阿勒泰地區(2021年10月發現),兩地資源儲量及品質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舉措不僅填補了國內關鍵礦種分類空白,更強化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源支撐能力。
作為光伏矽片製造的核心耗材,高純石英砂是製作石英坩堝的基礎原料。坩堝需承受1400℃以上的高溫環境,對材料的氣泡含量和雜質控制要求極為嚴苛。當前全球僅少數企業掌握高等級石英砂量產技術,進口依賴度長期超過60%。儘管國內石英礦資源已實現初步應用——部分國產高純砂產品可滿足坩堝內層使用需求,但提升使用壽命仍需技術突破。這一現狀推動行業加速布局本土供應鏈,以應對國際市場供應波動風險。
目前,美國和挪威企業占據高端石英砂市場主導地位,合計市占率超70%。但中國企業的技術追趕已見成效:國內龍頭企業已成功完成半導體級高純石英砂的客戶認證,並實現批量訂單交付。同時,新疆與河南礦產地的持續開發為規模化生產提供了資源保障。未來三年內,中國企業計劃通過工藝優化將國產砂的矽含量提升至99.998%以上,進一步縮小與國際標杆產品的性能差距。
為實現30%全球市場份額的目標,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構建完整的高純石英產業鏈。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河南、新疆等核心礦區的勘探與開採規模;推動選礦提純技術升級,降低雜質含量至國際領先水平;加強與光伏、半導體企業的協同研發,縮短產品疊代周期。此外,行業正通過建立戰略儲備機制(如企業庫存可滿足612個月生產需求)應對國際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總結
高純石英礦的正式立項是中國資源戰略升級的關鍵一步,其產業化進程將直接影響新能源與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通過強化本土資源開發、加速技術國產化替代以及構建全產業鏈協同體系,中國有望在2025年前突破高端材料「卡脖子」限制,並在全球石英砂市場形成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這一進展不僅關乎資源安全,更是推動綠色經濟轉型和高科技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