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宏觀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及設備更新需求釋放,我國挖掘機行業正經歷關鍵轉型期。權威數據顯示,國內市場將於2024年完成階段性調整,隨後在政策推動下開啟新一輪置換窗口。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突破萬億級,疊加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加速帶來的供應鏈升級機遇,行業增長潛力持續顯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挖掘機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產業趨勢研判,2024年將成為我國挖掘機市場築底的關鍵一年,主要受存量設備密集到期及環保政策推動。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補貼政策落地,2025年起行業將進入為期35年的自然替換周期。這一進程或與房地產投資企穩形成共振,推動中型及以上噸位產品需求率先回升。
貨幣財政工具持續加碼下,房地產市場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止跌回穩。建築施工環節對重型機械的剛性需求將直接利好中大型挖掘機銷量增長。數據顯示,該細分領域設備保有量占比超60%,其更新周期較小型產品平均延長12年,未來兩年換新空間顯著。
海外市場方面,東南亞、中東及拉美地區基建投資增速維持高位,2023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額突破450億美元。其中,挖掘機憑藉性價比優勢占據重要份額,預計到2026年海外收入占比將提升至行業總收入的40%以上。企業正通過本地化生產與定製化服務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智能製造領域,人形機器人量產進程或推動傳感器、輕量化材料等核心部件需求爆發式增長。部分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已提前布局相關技術,其產品既可滿足工業機器人升級要求,又能在挖掘機減重降耗改造中發揮關鍵作用。供應鏈協同效應將強化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總結來看,2025年將成為我國挖掘機行業多重機遇交匯的轉折點:國內市場完成周期切換、海外擴張延續增長慣性、新興技術開闢第二成長曲線。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行業有望在設備更新紅利釋放和全球化進程中實現結構性升級,為工程機械產業鏈創造長期價值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