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海上風電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正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海上風電行業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快速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領跑者,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使其迎來黃金髮展期。電力設計企業在海上風電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業務模式和發展趨勢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本文通過對海上風電行業現狀、電力設計企業業務模式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探討其在推動海上風電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全球海上風電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0.8吉瓦,截至2023年底,全球累計裝機容量已達75.2吉瓦。根據《2025-203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的預測,2024—2028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增加138吉瓦,複合增長率提升至28%,預計到2028年,中國和歐洲以外地區的年新增裝機將超過全球比重的20%。
在國內,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政策的強力支持。自「十四五」以來,中國密集出台多項海上風電相關政策,明確了海上風電的發展方向。據不完全統計,「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量接近60吉瓦。風電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國內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37.29吉瓦,同比增長22.4%。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預測,「十五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有望攀升至100吉瓦以上,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一)深遠海開發成為必然趨勢
目前,中國已併網的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隨著用海需求的增加和限制因素的增多,近海海域空間資源逐漸緊張,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布局成為必然趨勢。中國在深遠海風電開發的核心技術和實踐經驗上已取得顯著成果,多個漂浮式風電機組平台已實現併網或安裝。
(二)技術創新與裝備大型化
技術創新和裝備大型化是海上風電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海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發電效率顯著提高。單機容量10兆瓦以上的風電機組已批量投產,不僅提高了發電效率和經濟效益,還降低了運維成本和環境影響。
(三)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
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是海上風電行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海上風電項目可以擴大收益來源,實現技術協同創新。例如,「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水制氫、氨、醇」「海上風電+海水淡化+海上石油」以及綜合能源海島建設等模式,已成為海上風電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一)業務模式多元化
電力設計企業在海上風電產業鏈中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超過70%的電力設計企業已開展海上風電業務,涵蓋勘察設計、工程總承包(EPC)和項目開發等領域。
諮詢業務:包括規劃諮詢、項目諮詢、評估諮詢及全過程工程諮詢等。電力設計企業通過專業的規劃和諮詢服務,為海上風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議書編制、競爭性配置等提供技術支持。
前期總包:涵蓋「前期開發+前期技術諮詢+項目管理」一站式服務。設計企業在項目初期承擔多項開發工作,與政府部門和電網協調,獲取項目核准及開工所需的支持性文件。
工程總承包:由設計企業牽頭,聯合施工單位組成的聯合體承擔海上風電項目的勘察、設計、採購、施工及試運行等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過優化設計,設計企業能夠提高項目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
技術研發:電力設計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探索深遠海風電項目的高建設成本問題,推動與海洋漁業、綜合能源開發等領域的融合。
投建營一體化:設計企業通過合作開發獲取工程份額,參與項目開發、建設及運營,享受投資收益,實現業務模式升級。
(二)業務模式特點
電力設計企業在海上風電業務中展現出以下特點:
規劃先行:與政府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為項目開發爭取政策支持,全面掌握場址信息,為開發商提供專業諮詢,搶占市場先機。
精細化服務:針對中國海岸線長、海域條件差異大的特點,因地制宜優化設計方案,平衡項目進度與經濟效益。
全方位多層次參與:提供從規劃、建設到運維、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確保風電場長期穩定運行,降低投資風險和運營成本。
持續投入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與研發是電力設計企業在海上風電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涵蓋基礎結構優化和智能運維技術研發。
(一)機遇
業務拓展空間廣闊:電力設計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與設備廠家聯營,推動生產更具技術優勢、性價比更高的設備,為EPC模式的高效益提供保障。
EPC模式轉型:憑藉前期工作中的優勢,電力設計企業能夠更好地引導和協助建設單位實施項目建設,拓展市場空間。
投資收益:通過參與新能源投資平台或參股項目公司,電力設計企業可以獲取長期收益,規避資源置換的短板。
政策與技術支持:電力設計企業通過參與政策制定和標準體系建設,增強行業話語權,推動業務發展。
(二)挑戰
技術創新壓力: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持續演進,深遠海風電場建設環境複雜,對設備性能和安全標準要求極高,電力設計企業面臨巨大的技術創新與研發壓力。
政策與法規限制: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受到嚴格的政策與法規監管,電力設計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和法規變化,及時調整設計策略。
(一)發展趨勢
海上風電業務高速發展:GWEC預測,2024—2033年,全球將新增410吉瓦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十五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有望攀升至100吉瓦。
深遠海風電項目比例增加:隨著近海資源利用趨於飽和,深遠海風電開發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精細化成本控制:電力設計企業需要通過優化設計、提高效率、降低變更率,有效控制成本。
全鏈條服務延伸:圍繞業主的多層次、集成化需求,從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商轉型,提供從項目立項到項目實施的全方位一站式綜合服務。
創新模式發展: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組建企業,推動項目與產品創新,加強產業協同,探尋海上風電基地新發展模式。
技術突破:面向深遠海風電項目,全力突破大功率發電裝備、大規模集群控制、遠距離輸電以及風能多能融合利用等關鍵技術。
數位化賦能:探索人工智慧與建築信息模型融合,實現項目全流程管理的業務拓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數位化產品。
(二)發展建議
深耕國內市場:以規劃為切入點,關注各省市、國管海域風電場規劃,鞏固並提升企業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的地位,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共同開發市場。
開拓海外市場:積極布局國際市場,挖掘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潛力,通過國際展會、技術論壇等平台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
加大技術投入:持續鑽研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柔性輸電、施工安裝平台等關鍵技術,搭建技術創新平台和實驗室,促進成果轉化。
探索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開展跨行業合作,實現資源與技術共享,探索海上風電與海洋養殖、旅遊、海水淡化等產業的融合路徑。
優化成本控制:通過發揮專業優勢,強化規劃引領,精準選址布局,推進一體化設計,提高項目整體效率與經濟效益。
參與政策與標準制定:搭建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橋樑,積極參與政策制定與諮詢,深度參與海上風電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話語權。
六、總結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海上風電行業呈現出規模化、深遠海化與全產業鏈化協同演進的發展格局。電力設計企業在海上風電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業務模式從單一設計服務向全產業鏈延伸,通過技術創新、精細化成本控制和數位化賦能,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從傳統設計諮詢向「投資開發-EPC總承包-智能運維」一體化服務轉型。未來,電力設計企業需以技術創新突破技術瓶頸,以生態協同整合多方資源,以數位化賦能實現技術升級,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助力海上風電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