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金融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基金髮展趨勢:業績驅動與治理變革下的行業新格局
 基金 2025-05-08 11:38:0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迎來重大變革。隨著監管政策的深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基金行業正從「規模至上」向「業績驅動」轉型。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部分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大幅縮水,其中一家公司規模從2023年二季度的283.48億元驟降至139.94億元,縮水幅度達50%。與此同時,監管層推出的新規將基金經理薪酬與長期業績深度綁定,推動行業回歸投資本質。這一背景下,基金經理的離任、公司治理的困境以及行業格局的重塑,成為2025年基金髮展的關鍵詞。

  一、基金業績低迷引發基金經理更迭

  2025年5月8日,某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旗下兩隻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變更基金經理。原基金經理因個人原因卸任,至此已清倉離任所有在管產品。這兩隻基金自2021年接管以來,累計虧損均超過64%,同類排名接近墊底,近三年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超50個百分點。這一現象反映出基金業績低迷與基金經理更迭之間的直接關聯。新規實施後,基金經理的薪酬與三年以上業績深度綁定,業績低於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將導致績效薪酬明顯下降。這一改革倒逼基金經理提升投資能力,推動行業從「規模驅動」向「回報驅動」轉型。

  二、基金公司治理困境加劇經營危機

  此次基金經理更迭的背後,暴露出基金公司深層次的治理困境。數據顯示,該公司管理規模自2023年二季度的283.48億元峰值,驟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39.94億元,縮水幅度達50%。這一現狀與其兩年多未發新基、權益類產品規模普遍低於清盤線密切相關。目前,該公司旗下20隻權益類產品中,9隻規模不足5000萬元,11隻規模低於2億元;11隻產品近三年跑輸業績比較基準逾10%。管理層動盪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危機,過去12年間,公司已更換6任總經理。新任總經理上任後,高管團隊出現調整,但能否扭轉頹勢仍存疑問。

  三、基金行業格局重塑與中小公司生存挑戰

  此次事件折射出信託系公募基金的治理困境。該公司股權結構分散,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均未超30%,導致戰略方向搖擺不定。其過度依賴固收業務(貨基與債基占比超62%)、權益投資能力薄弱的業務結構,在近年市場波動中劣勢盡顯。業內人士指出,若不能從根本上重構投研體系、穩定管理團隊,僅靠基金經理更迭恐難阻止規模持續縮水。對於投資者而言,在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或將進一步壓縮。

  四、基金新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5月7日,監管層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動方案》,徹底重構了基金經理薪酬機制。新規將績效薪酬與三年以上產品業績深度綁定,考核指標中產品業績權重不低於80%。這一改革終結了過往「規模至上」的考核模式,此前基金經理僅需擴大管理規模即可通過固定管理費獲取高薪,即使產品跌幅達30%50%仍能獲取豐厚報酬。新規同步強化利益綁定機制,要求基金公司及高管提高跟投比例並延長鎖定期,同時推行浮動管理費率制度,業績差的產品管理費將下調。這一改革倒逼行業從「規模驅動」轉向「回報驅動」,通過薪酬槓桿促使基金經理提升投資能力,形成與投資者的長期利益共同體。

  總結

  2025年,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在監管政策與市場環境的雙重推動下,正經歷深刻變革。基金經理更迭、公司治理困境、行業格局重塑,成為這一年的關鍵詞。新規的實施推動行業從「規模驅動」向「業績驅動」轉型,倒逼基金經理提升投資能力,形成與投資者的長期利益共同體。然而,中小基金公司在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背景下,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未來,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政策引導,更需要公司治理的優化和投研能力的提升。

熱門推薦

基金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